选修课边塞诗歌.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题:唐代边塞诗歌 一、边塞诗派概说 1、边塞诗派:是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边塞诗派的骨干成员有高適、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人后人简称为高岑王李。汉代边塞战争规模宏伟,但当时的诗歌发展水平尚低,也无大批的文人投佐戎幕,所以边塞诗并未得到多少发展。战争频仍魏晋南北朝时期,诗艺提高,边塞诗渐见成长,而仍较稚嫩。边塞题材一时火红,蔚成大观。唐诗的繁荣,发轫于初唐的诗歌革新(712年)而边塞诗的兴起,则是这一革新的重要契机和显著标志。太宗皇帝李世民堪称革新的先驱,他首开风气,带头写了一系列的边塞作品,铿锵遒健一统壮志初唐诗歌革新的重要人物,向称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陈子昂,而边塞诗创作正是他们从事革新的重要实绩。特别是陈子昂《感遇诗》《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感遇诗》)等名篇,都是边塞诗作。他所高倡的汉魏风骨,在这些诗中得到了最卓越的表现。陈子昂的出现耐人深思。当时的社会上升发展和知识分子参政,促成了诗界关心国计民生的风气。边塞战争有系国运沉浮,更受到高度重视。所以,最能代表时代潮流的杰出诗人,几乎是注定要在这里产生。在陈子昂的边塞诗里,蕴含了相当丰富的内容。其中有对爱国精神的颂扬,有对征戍苦难的申诉,更多的则是对凡庸将帅的讥刺和对朝廷失策的批评。这些内容后来曾被反复吟咏,成为边塞诗的基本主题。在形式上,陈子昂偏爱古体,创新不多,但对今体律绝亦注意吸收。他的《登幽州台歌》更在结构、句法上都摆去常规,意到言随,遂成千古一家。开元、天宝时期,革新运动宣告成功,边塞诗大盛,涌现出一批以此为长的杰出作家,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派,成为唐诗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 边塞诗其中高岑可为代表,所以人们又称之为高岑诗派。高適最著名的边塞诗是《燕歌行》,不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千古杰作,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適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这是一幅概括力极强的边塞生活全图。岑参边塞诗最著名的是两歌一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较之高诗,岑诗的个性特征更为显著。杜甫称道“岑参兄弟皆好奇”(《渼陂行》),殷璠也说“岑参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三诗突出表现着这一特色。那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的轮台之夜,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代天宝年间,西北、西南、东北一带边疆,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不断发生战争。天宝十三年(公元七五三年),岑参任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白雪歌》是他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归京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雪”是诗人抒情写景的出发点。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这首诗表现的情调是豪放的。诗人描绘了边塞的大风雪和气候的早寒,可是在他笔下着重表现的不是将士生活的艰苦,而是西北边塞奇异雄伟的雪景;诗中虽然写了惜别之情和思乡之情,却丝毫没有伤感的情绪。在西北大风雪背景下,送别的场面带有雄浑悲壮的色彩。 中唐以后,边塞诗的数量并未下降,在思想和艺术上也都不断有新的追求和探索。这一阶段最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是李益。他的边塞诗与高適的数量相近,其中有不少写得极为豪壮。但最被传诵的却是他的另一类诗,在这些诗中,十分传神地反映了当时的边塞现实,反映了广大军士的边愁乡思。如《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后锦旗乌加河北岸。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作。诗人借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其《从军北征》诗,境界同样悲凉清远,成为与前首并名的佳作。中晚唐时期,较重要的边塞诗作家还有卢纶、王建、张籍、杜牧、马戴、高骈、于濆、张等人。比较说来,他们都已不像盛唐边塞诗派作家那样专此为长,总的成就也不能与之并称,显示了时代风气的流变。唐边塞诗的美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