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栅藻

栅藻 栅藻的分类与形态 通常由4~8个细胞,有时由16~32个细胞组成的定型群体,极少为单细胞。细胞常为椭圆形或纺锤形,以长轴排成1~2列或多列。细胞壁薄、光滑,或有颗粒、细齿、隆起线和刺等特殊构造。每个细胞内有1个周生色素体和1个蛋白核。光合作用色素主要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类胡萝卜素,因此生活的栅藻呈草绿色。  栅藻是淡水中常见的浮游藻类,极喜在营养丰富的静水中繁殖。许多种类对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耐性,在水质评价中可作为指示生物,如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nus)是甲型中污带的指示种;尖细栅藻(S.acuminatus)、弯曲栅藻 (S.arcuatus)、被甲栅藻(S.armatus)和四尾栅藻 (S.quadricauda)、龙骨栅藻等是乙型中污带的指示种。 图1~3为龙骨栅藻 四尾栅藻   性状: 定形群体扁平,由2、4、8、16个细胞组成,常见的为4~8个细胞的群体,群体细胞排列成一直线。细胞为长圆形、圆柱形、卵形,上下两端广圆。群体两侧细胞的上下两端,各具1长或直或略弯曲的剌,中间部分细胞的两端及两侧细胞的侧面游离部上,均无棘剌。4细胞的群体宽10~24微米,细胞宽3.5~6微米,长8~16微米,剌长10~13微米。 分布极广,夏秋能大量繁殖。 栅藻属种类很多,是淡水中极常见的浮游藻类,湖泊、池塘、沟渠、小水坑等各种水体都有见,不过在自然界水体中很少大量繁殖形成一定规模的生物量。??? ??? 中国报道的栅藻约15种,其中尖尾栅藻和斜生栅藻在国内外作为人工大量培养的种类,这两种栅藻的蛋白质含量为50%左右,营养价值高。 尖尾栅藻营养成分组成 栅藻在水体自净和污水净化中有一定作用,是有机污水氧化塘生物相中的优势种类。它可与细菌同时附着在水中有机物碎片和其他水生植物体上,形成胶质层,吸附有机物。栅藻进行光合作用时,一方面产生氧气供细菌分解有机质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可直接利用有机质作为碳源和氮源,使水中有机物迅速降解,从而净化水体。 重金属检查应用 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和明亮发光杆菌T3(Photobacteriumphosphoreum)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进行生态毒理评价,结果表明,斜生栅藻的生长繁殖率和发光菌的相对发光度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相关,并且随重金属投加量的增加,其生长繁殖率和发光度逐渐降低。对3种测试参数进行比较可知,斜生栅藻细胞数增长率是最敏感的土壤毒性检测指标。土壤的毒性在复合污染的条件下比在单一污染的条件下高很多。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污染土壤的优先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斜生栅藻对放射性物质的吸收和去除  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 (Turp.)Kutz.]为材料,进行了藻类对三种放射性物质(K2HPO4-P32,NaI-I131,SrCl-Sr89)的吸收与去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斜生栅藻对这些放射性物质的吸收能力强,速度快,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用超声波、红外线和γ射线对藻类进行预处理,可以在不同的程度上提高吸收能力和去除效果。 斜生栅藻的无菌化培养及其在原油降解中的应用 ?选用组合抗生素结合溶菌酶/SDS预处理方法对斜生栅藻进行无菌化培养,对不同抗生素组合的除菌效果进行了比较。青霉素+庆大霉素对斜生栅藻和附生菌都有强烈的抑制性能,而青霉素+利福平和青霉素+四环素组合除菌不彻底。青霉素+卡那霉素组合能彻底除去附生菌并且对藻的抑制作用最小,可 藻类培养 1. 常量营养盐 NH4CL????????????15?mg/l MgCl2????????????12?mg/l CaCl2.2H20???????18?mg/l MgSO4.7H2O???????15?mg/l?? KH2PO4???????????1.6?mg/l 2. Fe-EDTA FeCl3.6H2O???????0.08?mg/l Na2EDTA.2H2O?????0.1??mg/l 3. 微量元素 H3BO3????????????0.185?mg/l MnCl2.4H2O???????0.415?mg/l ZnCl2????????????0.003?mg/l CoCl2.6H2O???????0.0015?mg/l CuCl2.2H2O???????0.00001mg/l Na2MoO4.2H2O?????0.007?mg/l 4. NaHCO3???????????50?mg/l 藻种均采用BG11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液初始pH 为7.0。培养容器为1 000 mL玻璃三角锥

文档评论(0)

bh100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