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简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昌起义简介

武昌起义简介 这是中国大地上又一处红楼。红墙红瓦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阅马厂,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如今复原后的军政府大门、会堂、孙中山会见湖北军政各界人员处、黄兴召开军事会议室、黎元洪住房和会客室等处,以及门前两侧斜插的两面代表当时十八省的“十八星旗”,不由令人回想起革命先行者慷慨赴死、血溅中华的民国初创年代。 ? ?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敢为天下先,勇敢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 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站在鄂军都督府旧址门前,感慨的是武昌首义的偶然性。 ? 要知道孙中山他们原本的革命策源地是在广州,但是广州起义失败了。武昌起义也不顺当,原来的起义领袖被捕、被杀、受伤或逃匿,群龙无首。就在起义前天中午,武昌起义组织者之一、共进会领导人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秘密机关赶制炸弹,不料失事爆炸,孙武虽然走脱,可是俄国巡捕已闻讯赶来,当场查获所藏手枪、旗帜、名册、文告等重要物件,交江汉关道齐耀珊,齐立即向两江总督瑞澂报告,瑞澂立即出动军警搜捕革命党人。 ? 次日(九日)早晨,武昌起义另一组织者、文学社的领导人蒋翊武刚从岳阳赶到武昌,他原认为起义时机没有成熟,准备推迟起义;但一听到孙武出事,才于武昌小朝街八十五号总指挥部与彭楚藩、刘复基、张适辅、邓玉麟等人决定提前于当晚十二时起义。蒋翊武还以起义军总司令身份拟定并签暑了起义命令,由负责联络工作的邓玉麟到工程第八营和南湖炮队等处,分别传达起义命令。只等号炮一响,全城发动,这时正是1911年10月9日下午五点钟。 ? 蒋翊武、刘复基、彭楚藩等都守在武昌小朝街总指挥部楼上,等候作为起义信号的炮声。为了避免反动军警的怀疑,他们特备了一桌酒菜,并且还弄了一架留声机,放些唱片,装作饮酒取乐的模样。此时已是半夜十一点半了,他们心情都是万分兴奋而又焦急。哪里知道,就在这紧要关头,清军跟踪而至,闯入小朝街总指挥部。刘复基立刻扔出炸弹,掩护蒋翊武和彭楚藩逃跑。不料炸弹扔在楼梯扶手杆上,反弹回来,把自己给炸伤了,当场倒在地上。 ? 乘着军警惊恐和稍许后退的机会,蒋翊武和彭楚藩越过后墙,爬上邻近屋顶,可是由于梁木塌陷,两人都掉了下来,让清军抓住了。只有蒋翊武穿着一件枣红马褂,拖着一条长辨子,土头土脑的,活象个老学究,军警对他不甚注意,他便乘人不备,翻墙逃走了。 ? 彭、刘被捕后,以为不用多久,邓玉麟把命令一送到南湖炮营,号炮一响,全城响应,问题就全部迎刃而解。但他们不知道,就在这一晚,武汉三镇紧急戒严,军营、兵校都是一概禁止出入,新军士兵甚至连厕所也不准去。在这种情况下,邓玉麟到处碰壁,根本无法把总指挥的命令及时送到各营去。而分散在各个驻地的革命党人,通宵焦急地等候起义信号,直到第二天黎明,始终没有动静。此时的瑞澂却满心指望能把革命党人一网打尽,决定连夜公开审问。因此这天半夜三更,制台衙门外还是人山人海。 ? 首先受审的是彭楚藩,十八岁投笔从戎,先投身新军,后考入宪兵营,早年参加日知会,以后又参加文学社,他昂着头走进大厅,淡然一笑,回答说:“我就是革命党!我既然从事革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要杀快杀吧!”这一番大义凛然的言词,把清朝官员弄得无可奈何,恼羞成怒,立刻命令捆起来斩首。彭一面走,一面高呼“民国万岁!黄帝万岁!”临刑时直立不跪,威武不屈,死时才二十七岁。 ? 接着受审的是刘复基,曾参加当地华兴会在湖南的起义活动,以后到日本参加同盟会。一九0六年奉命回国,虽然受了重伤,躺在敌人的法庭上,却依然神色自若,骂不绝口,临行时高呼:“同胞们快起来!”“还我河山!”等壮烈口号。死年也只有二十八岁。 ? 最后出庭的是杨洪胜,八日那天,汉口总机关被破坏,他奉命赶紧向各营转送炸弹,由于来往奔跑收付,疲劳过度,当他送炸弹到工程营时,不幸被军警发现了,掷弹拒捕受伤被捉。在法庭上高呼:“孙中山和未死的同志万岁!”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极为鲜明的英雄形象,死时仅二十六岁(武昌现有一条街道名“彭刘杨路”,就是为缅怀三烈士而命名的)。可以说,至此武昌起义已经流产。 ? 反思武昌首义的偶然性还不能不提到一个女人的名字,她叫廖克玉,正是瑞澂的小夫人,也是革命党人安插在瑞澂身边的“地下党”。公审当时在屏风后偷听的小夫人廖克玉和她母亲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