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论语》臆说文,文化.doc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论语》臆说论文,文化论文论文,论文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论语》臆说
一、朝闻道,夕死可焉
如果幸福(不亦乐乎)的生活是指一种值得过的生活,那么,有无可能在天上或人间找到一个超验的标准,以评判何谓值得过的生活呢?所幸的是,这个纯粹柏拉图式的问题从未困惑过孔门师徒,一部《论语》开篇即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1-1)孔子通过三个直言式设问句,显白无蔽地断言——这就是值得过的生活[1]。
孔子之学不同于“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的官学、即所谓的“大学之道”(《礼记·学记》)。孔子之学是因“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传·昭公十七年》)而时兴的“有教无类”之私学,对政教典籍——史称“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的解释权从此不再为国立大学所独享。用章太炎的话说,单就孔子开中国两千五百年私学传统之先河,“变畴人世官之学而及平民,此其功亦迥绝千古”(参见章太炎:《诸子学略说》)。
孔子之学不单是升舍听讲、章句相授之学,而是一种“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人生选择(《学而》,1-14)。以“学”为志业,即是以弘孝道(家族伦理)和政道(政治伦理)为志业,故“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7-19)。孔子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2-4),可称以“学”为志业者的人生典范。
虽然“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15-22),以“学”为志业者却必然会自发形成一个“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学人共同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正是指喻了一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学人共同体生活之乐(《论语集解》包咸注:“同门曰朋”)。“远方”之“远”,不但指涉空间之远,而且指涉时代之远。套用孟子的话说:一乡之学人斯友一乡之学人,一国之学人斯友一国之学人,天下之学人斯友天下之学人。以友天下之学人为未足,又尚论古之学人(参见《孟子·万章下》)。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14-24)惟以“为己” 之学为志业,遂能“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前出师表》),亦即“人(在位者)不知而不愠”。孟子虽然极力称颂孔子是圣人之“集大成”、“金声而玉振之也”者(参见《孟子·万章下》),但他在游说魏、齐、邹、滕各国时多称引《诗》、《书》、却从不称引孔子的话为王道政治论作辩护。可见,至少晚至战国时代的庙堂,孔子依然是“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15-20)。
以“学”为志业并非意味着坐而论道,故“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学而》,1-10)。以“学”为志业也并非意味着思出其位,故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宪问》,14-26)。事实上,以弘道为志业,即以“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为志业(《八佾》,3-14),势必与“滔滔者天下皆是”(《论语·微子》)的礼坏乐崩时代构成紧张,故孔子说: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参见《为政》,2-21)。套用卢梭的话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政治中。
二、人而不仁,如礼何
宪者,法也;政者,正也。如果释“宪政”为依照法度(规范化制度)统治民众的政治秩序,那么,“监于二代”的“周礼”即使轮不上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宪政、至少也算不上中国历史上最坏的宪政。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见《为政》2-23)又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3-9)。可见孔子不是一个政治保守主义者[2]。相反,孔子认为,政治制度的损益是无可避免的,夏礼和殷礼的文献化或骨董化更是无可避免的,乃“虽百世可知”的政治现象。故孔子虽梦见过周公制礼作乐,却从未梦见过“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周易·系辞下》)。孔子当然也不是一个历史进步论者,因为没有任何先兆可以提示孔子及其同时代人:周礼的空壳化是一种历史进步。恰恰相反,倒是有种种迹象表明:未来的三百年很可能是一个“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国乱世(《孟子·离娄上》)。
孔子时代,一方面,仍然是一个“不学礼,无以立”的时代:觇国之兴衰以礼,决军之胜败以礼,定人之吉凶以礼,聘问则预求其礼,会朝则宿戒其礼;另一方面,却是一个“为礼不敬,临丧不哀”的时代:陪臣执命,政在大夫,禄去公室,民食于他,八佾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