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艺术的坚守与传承.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民间艺术的坚守与传承.doc

民族民间艺术的坚守与传承   近些年来,在湘西大山的旮旮旯旯,时常有一位土家丫头,背着相机,孤独地行走在乡间崎岖的小道上,努力追寻湘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足迹,用一支轻俏而灵动的笔,勾画了一幅幅神奇独特、绮丽多彩的湘西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图画,一个个充满传奇色彩、不断探求民族艺术高峰的鲜活人生,表现他们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沉醉与痴迷、热切守护与用心传承。这位土家丫头便是充满青春朝气、秀外慧中,而又具有一份执拗精神的聂元松女士。她的这一努力的最新成果便凝结为《湘西记忆》这一著作。   《湘西记忆》生动表现出湘西少数民族的心灵手巧和富有艺术创新的精神。譬如宋祖英在国际舞台上表演时身上披的那件熠熠放光的苗族银饰披肩,便出自于湘西凤凰山江镇的苗族银匠麻茂庭之手。同样是凤凰山江人的龙米谷,他以其精湛的苗族银饰制作技艺,走红京城,2009年2月20日的《人民日报》赫然以《白银如何在指尖上舞蹈》为标题对其进行了介绍。土家织锦在土家语中称“西兰卡普”。叶水云的土家织锦首创“半格”表现绝技,为台湾佛教界创作了一套12件佛教系列壁挂,其代表作“宴乐狩猎水陆攻占图”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而以刘代娥为代表的刘氏三姐妹的织锦,质地厚重,绚丽多彩,富有民族特色,闻名湘鄂黔渝。纸扎艺术渊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祭祀,凤凰聂氏纸扎狮子形成了“奇、古、艳、轻”的独特魅力。聂方俊纸扎的“边城巨龙”于1999年进京参加全国舞龙大赛获得金奖;2000年国家邮政局采用他扎制的青龙作明信片图案,聂方俊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剪纸艺术一般都要用剪刀,但是湘西泸溪踏虎的凿花技艺却不用剪刀而是用刻刀,邓兴隆将此凿花艺术发挥到极致。凤凰刘大炮则以蓝印花布传统印染工艺制作国画,直令国画大师黄永玉拍案称奇,他为此而走上中央美术学院的讲堂。总之,湘西民间手工艺术绝活在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这些能工巧匠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湘西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湘西记忆》用心勾画了一幅幅独特而奇异、丰富而鲜活的湘西民族传统舞蹈动人场景。土家族毛古斯表演原始质朴,粗犷豪放。表演者浑身披着稻草,头上结着冲天而竖的单数草辫,腹部扎红色“粗鲁棍”,以喻生殖崇拜,表演时全身不停抖动,碎步进退。2009年,彭英威指导的毛古斯舞,作为湖南唯一代表亮相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盛赞为“人类远古戏剧舞蹈的活化石”。土家族梯玛则是土家人最具宗教意义的民族文化:在一片锣鼓声中,梯玛彭继龙头戴凤冠、身穿绣有八卦图案的大红长袍,腰系八幅罗裙,右手高举司刀,左手摇晃八宝铜铃,边舞边唱,用古老的土家语祈神,或为人消灾招魂,或为人还愿解邪。在梯玛彭继龙身上具有宗教巫术的神奇与神秘,也具有他对土家世俗生活深切的人文关怀。土家族摆手舞最突出的特点是“同边摆手”,起源于土家族远古的生产生活,讲述土家人民的民族变迁,寄托土家人的美好愿望,既有土家人原始的图腾崇拜,又有土家人历史的真实写照,是土家人千年繁衍发展的艺术性百科全书。土家族摆手舞为土家族民族身份的确立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土家族摆手舞传承人张光明、田仁信等在艰难中依然苦苦坚守民族文化的根脉让人感佩。苗鼓是苗家人的舞蹈图腾和部落的象征,起源于巫教祭祀、庆典和战争,每逢生死关头,每临重要时节,苗族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典,每一面鼓引领着一个部落,百面鼓齐奏,形成一种庄严热烈的氛围。苗鼓作为苗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承载者,隐喻着苗族苦难坎坷的历史,表现苗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张扬苗族崇尚自由、不畏强权的天性。如果我们将苗族鼓舞可以分为曼妙舞姿和刚健舞姿两种舞姿的话,那么两位苗鼓传承人石顺民、洪富强分别代表这两种风格。石顺民的苗族鼓舞把舞蹈技巧与传统苗鼓打法融合在一起,动作优美,观赏性强,把苗家女子的柔情展示得淋漓尽致。而洪富强创立的“八合鼓”则将苗族武术融入传统苗鼓打法之中,刚健、遒劲,虎虎生威,场面恢弘,气势震撼,适合于十鼓百鼓千鼓万鼓、十人百人千人万人的大群体集中表演。总之,湘西独特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展示。   《湘西记忆》努力追寻湘西民族民间音乐朴野而热烈、明丽而高亢的天籁之声的内在蕴含。《湘西记忆》寻觅飘荡在湘西古镇古巷、村庄码头、集市山野、河面汊口等处的天籁之声。在湘西土家族地区流传着一种打溜子(俗称“打镲钹”)的民间器乐合奏,相传它起源于土家族原始先民敲击石块、木棒驱赶野兽的生存行为,据现有文物判断,打溜子至少在唐代就已经在湘西民间流传。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唢呐组成的溜子乐队,可以模仿虫鸣、仿效风泉之声。土家族音乐大师、溜子王田隆信创作的《锦鸡出山》分为“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间戏游”“众御顽敌”“凯旋荣归”等五个部分,曲目既保留了传统的“闷钹”“亮钹”“砍碗”等传统溜子打法,又创新了“擦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