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可持续发展与减贫工作汇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县可持续发展与减贫工作汇报

县可持续发展与减贫工作汇报 : 正当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喜迎新春之际,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雷院长一行不辞辛苦,千里迢迢莅临我县专题调研可持续发展与减贫工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扶贫部门对××贫困人口的关爱。在此,受县委书记、县长赵海仙的委托,我代表××县四套班子和全县27万各族人民,向调研组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县可持续发展与减贫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县位于昭通市腹心地带,国土面积1692平方公里,辖6镇3乡78个村(居)委会,总人口2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3%,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资源贫瘠,生态环境脆弱,森林覆盖率不高,水利化程度低,气候类型多样,水土流失严重,旱涝、风雹、滑坡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07年末全县生产总值8.4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元,人均有粮297公斤。全县经济总量小,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2001年至今,我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078亿元,实施了整村推进、专项安居、易地开发扶贫、劳务输出、产业扶贫和小额信贷等项目,解决了4599户贫困农户住房困难,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758元增加到2007年的1560元,减少贫困人口34000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措施是: (二)瞄准对象,目标任务明确。我县扶贫工作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农户为主要对象,在扶贫攻坚工作过程中,按照“环境兴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教育立县”四大战略,建设“肉禽蔬菜,电矿工业,旅游休闲,物资集散”四大基地目标,制定了“十一五”扶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规划,分步实施,任务到部门、到乡镇、到年度,并通过责任书的形式加以落实。 (三)整体联动,形成攻坚合力。按照“统筹政策、聚集要素、存量整合、增量倾斜”要求,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规划、集中投入,相互配套、形成合力,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对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协调和整合力度;全面推进“百千万帮扶工程”,各级挂钩单位共为全县61个行政村引进项目400余个,投入扶贫资金近5000万元。 (五)强化监管,确保项目资金安全。我县扶贫资金严格执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预拨报账”的管理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执行公示、公告制,并设立永久性公示牌,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乡镇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扶贫项目进行视察,接受人大、政协的法律和民主监督;接受市审计组每年一次的扶贫资金审计。同时乡镇抓好项目和资金抽查,确保扶贫资金到项目、到点、到户。 (六)真抓实干,严格责任奖惩。强化各级各部门挂钩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实一项产业、一套班子、一支队伍、一项技术措施,实行领导包扶到村、干部包扶到户,签订挂钩扶贫目标责任书,将挂钩领导和干部职工的挂钩工作纳入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扶贫挂钩问责制,严格兑现奖惩,做到不脱贫不脱岗。 三、贫困人口的地域分布及特征 通过近些年扶贫项目的实施,××县较集中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数量逐步减少,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是,我县的解决温饱是低水平、低标准的。总体上看,全县仍然是一个大贫困区域,贫困群体仍然面广量大。在全县76个农业行政村中,属于比较贫困的村就有34个,占44.7%。 按照省农村抽样调查总队的抽样调查推算,××县2000年末贫困人口为9.03万人,2007年贫人口为5.6万人。但根据2004年对贫困农户开展的建档立卡工作统计数据显示,××县录入云南省财政扶贫网的贫困农户为34166户149855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为14027户61618人;低收入贫困人口为19634户88237人。减去2005年至2007年的脱贫人口20040人,到2007年末,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29815人。 从全县范围看,分布在高寒山区的贫困人口所占比例最高,原因是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素质较低;矮山河谷区次之,主要是人均耕地少、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繁;二半山地区贫困人口是零星分布,多为因病、因灾等因素致贫。 以乡镇统计数,海拔较高的上高桥民族乡、高桥乡贫困人口较多;其次是山高坡陡的寿山乡、吉利镇、天星镇、玉碗镇;第三是悦乐镇,木杆镇、翠华镇。 (三)贫困人口特征。 一是男女人口比例、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比例失调。2007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县男、女比例为53:47,男多女少,加之部分女性外嫁他乡,导致少数男性找不到对象而出现所谓“光棍村”现象;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比重为93:7,二元经济突出;农民人均耕地面积1.04亩,人均占有资源少。 129个比较单位)、全市(11个比较

文档评论(0)

epjk332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