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针灸治疗学胃痛.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按语] 1.胃痛证候有时可与肝胆疾患及胰腺炎相似,须注意鉴别。针灸治疗以寒凝、食积、肝郁取效迅速,虚痛和血瘀者取效慢,可配合灸法,坚持治疗可起到较好的远期疗效。 2.溃疡病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 * 3. 饮食宜规律,忌食刺激性食物。注意劳逸结合,不满不良情绪刺激。 4. 针灸治疗胃痛的机制包括:保护胃粘膜;调整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调整胃的运动;对神经系统、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调整等。 * 护 理 保持环境的整洁安静,病室内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空气流通。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 注意观察胃痛的时间,性质,部位。观察大便的颜色,量。警惕并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及胃穿孔。 *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的食物。 寒性病症可饮热水,脾胃虚寒可食用土豆、藕、牛肉温中补虚。肝气犯胃可食用芹菜,向日葵等疏肝和胃。 制酸药物宜在饭后半小时至2小时服用。 * 病 例 分 析 * ☆ 病例分析: 患者张某,男,43岁,商人。有胃脘痛病史十余年,每因精神紧张而复发,曾做纤维胃镜检查提示:“浅表性胃炎”。近几天由于工作紧张连续熬夜而出现胃脘部疼痛,疼痛连及胁部,嗳气,大便秘结,2-3天一行,自觉心烦嘈杂,口苦,舌质淡红,黄腻苔,脉弦。 (试分析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则治法、取穴、方义、其它治疗方法) * ☆ 中医诊断:胃痛 ☆ 辨证分型:实证(肝气犯胃型) ☆ 治则治法:和胃止痛,以足阳明、手厥阴经为主 ☆ 取穴: 足三里、内关、中脘、太冲 ☆ 方义:足三里—疏调胃腑气机,和胃止痛;     中脘—健运中州,调理气机; 内关—宽胸解郁,行气止痛; 太冲—疏肝和胃。 ☆ 其他治法:可配合使用穴位注射法或王不留行籽 贴压耳穴。 古代治疗经验 (一)选穴特点 1.循经选穴    多选任脉穴。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经胃脘部;胃脘痛又常与正气亏乏、奔豚气上相关,故又多取小腹部任脉穴以补虚调气。    常用穴为中脘、气海、关元、下脘、巨阙等。 *    多选脾、胃经穴。胃脘痛与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古人多取脾、胃经穴予以治疗。《灵枢·经脉》中脾经的“是动病”和“所生病,”即分别有“胃脘痛”和“心下急痛”之证。    常用穴为公孙、商丘、大都、太白及足三里、乳根等。 *    多选膀胱经穴之背俞穴。胸腹脏腑与背俞穴的关系十分密切;现代医学也认为,控制胃与食管的交感神经,大多从背部脊髓胸5-10发出,因此治疗本证多取相应背俞穴。    常用穴为膈俞、胃俞、脾俞、肾俞等。 *    选取肾、肝经穴。肾经、肝经循行于胸腹部,与胃脘部关系也很密切,且肝木、肾阳也影响着脾胃功能。    常用穴为水泉、阴谷、幽门及章门、期门等。 * 2.分部选穴    古人多取胸腹部穴,此为局部选穴法。    多取足三阴的五输穴等特定穴,其中特别是脾经穴,与胃脘关系更为密切。    取上背部相应背俞穴。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合治内府”    内关是古代治疗本证的要穴。 *  3.对症选穴    冷痛选脘腹部穴。天枢、灸章门、气海、中脘。    热痛选脾、胃经远道穴、背腧穴。 虚痛选脾、胃经穴。商丘、足三里 *    气郁痛,可有气聚、气逆、气上、气攻痛等症状。重视选胸脘和小腹部穴,也选相应背腧穴,如脾俞。章门、气海、期门、关元、中极、中府、四满、阴交、石门、天枢、中脘、气穴。    食积痛多选胃脘部穴。公孙配解溪、太仓(中脘)、三里。    水湿痰痛多选与脾、胃相关的穴位。 * (二)针灸方法 1.针刺止痛 2.灸法温阳   因为艾灸具有温通作用,故可治疗本证之寒痛、虚痛、气痛、食积痛。 3.刺血祛瘀   对于实邪瘀阻者,采用刺血疗法, * * 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方法 1.针灸疗法 1.1 毫针疗法  T7~T12华佗夹脊穴、足三里穴  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穴。 1.2 灸法 1.3 火针 * 2 针灸综合疗法 2.1 针刺与耳穴粘压相结合 2.2 针灸中药综合疗法 2.3 针灸西药综合疗法 3.针灸治疗本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在穴位选择上 在针灸治疗方法上 安全性评价 * 4.本病的针灸治疗规律 辨证特点:以肝胃不和、中焦郁热、脾胃虚弱(寒)、胃阴不足居多。  在治疗中以疏肝理气、解郁泄热、补脾健胃、温中散寒、益胃养阴为主。 用穴规律:主穴为中脘、足三里、内关,也有以T7~Tl2华佗夹脊穴作为主穴。  根据辨证分型配合相应穴位。 治疗方法:以毫针为主,可单独应用,也可配合耳针、艾灸、火针、中药、西药等。 * * 实验研究状况 1.针灸对胃运动功能的作用 2.针灸对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3.针灸对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4.穴位特异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