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麟”形象与意象论析.doc
“麟”形象与意象论析
摘 要:“麟”作为古代“四灵”之一,其形象的考证耐人寻味。本文尝试对“麟”进行粗略考证,探讨“麟”在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意象和实体形象。借用古长颈鹿的头骨化石资料,引用甲骨文材料、《诗经》、《史记》、《说文解字》、《明史》等可信度较高的文献,结合当代学者的研究观点和文章进行梳理、辨析。从“麟”字字形的演变,考证“麟”的实体形象以鹿为主。发现“麟”无单一实际对应的动物,其在中国文化中最为经典的形象为盛世、圣人现身的象征物,以仁厚为主要性格特征。在学术研究中,“麟”的文化意象的地位重于实体形象。
关键词:麟;仁厚;长颈鹿
一、 引言
麒麟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仁兽”,相传太平盛世才会现身。而对于麒麟一物的考证,至今未休。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麒麟对应的自然界真实存在的动物”,从进化史着手,论证麒麟的真实性。当代研究较为著名的有孙机和阎德发所写并发表在《化石》上的《长颈鹿和麒麟》一文。
本文将引用被搜集整理的化石资料、出土文献与文物、传世的文献材料以及学者的研究成果,从文化意象和实体形象两方面对“麟”进行粗略的考证。化石资料以在中国和东南亚出土的长颈鹿化石为主。出土文献与文物会选用甲骨文等古文字材料对“麟”字的形体进行有限的分析。传世文献方面则会采用中华书局等出版社所重新整理出版的古籍,看历史上对“麟”的记载。学者研究主要选用上面所提及的文章,辅以其他旁证,会采用清人的部分研究。做到立足文献,有依有据,尝试还原“仁兽”麒麟。
二、“麒麟”的文化意象
在古籍中所记载的麒麟,与这种动物的实体存在关联不大。麒麟所代表的是一种价值观,是“为政以德,为君以仁”、民生富足、贤人志士众多的一种象征。麒麟代表的精神内涵主要见于儒家的思想,是儒家倡导“入世”的有力武器,利用了人们对于珍禽异兽的好奇与崇敬心理,引导建立“仁德”的普世价值。因此,《老子》、《墨子》等先秦诸子学术著作之中未见关于“麟”的记载。下面将列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古籍中对“麟”的记载:
(一)《诗经》中的“麟”
《诗经?国风?周南》的最后一首诗名为《麟之趾》,全文如下: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1]7
《诗序》中称:“《麟之趾》,《关雎》之应也。《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2]5毛苌认为诚信、仁厚是麟的品德,公子无论身处盛世或衰世,都应该有这样的品德。显然,这里强调的是诚信和仁厚,与麟之实体无关。
《诗集传》中则说:“文王后妃仁厚,故其子亦仁厚。然言之不足,故又嗟叹之。言是乃麟也,何必??(jūn)身牛尾而马蹄,然后为王者之瑞哉。”[1]7朱熹同样强调仁厚是作为周文王的后代必须具备的美德,麟只是这种美德的化身。为君者就应该习仁厚而治天下。
(二)史书中的“麟”
1. 《左传》和《史记》提到的“麟”
《左传》在哀公十四年有唯一一次提到“麟”,《经》:“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3]1680《传》云:“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I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3]1682《左传?哀公十四年》记载捕获一只不知名的野兽,经由孔子断定为麟。
《史记?孔子世家》录《左传》原文,言“西狩获麟”之事,加孔子言云:“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裴?S解曰:“麟非时所常见,故怪之,以为不祥也。仲尼名之曰‘麟’,然后鲁人乃取之也。明麟为仲尼至也。”[4]1942麒麟只有在遇到盛世或圣人的时候才会出现,这是古已有之传说。它仿佛是“指南针”,专为寻找圣贤而设。从狩猎捕获异兽,定为不祥;到命名为“麟”,鲁人继而取之;这只出现在春秋时期的动物的地位和价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可证,“麟”是圣人出盛世的“代言人”。
2. 《吕氏春秋》提到的“麟”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为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写的杂家著作,太史公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吕氏春秋》中也有借用麒麟来言明盛世之貌之处。原文如下:
夫覆巢??卵,?t?P凰不至;刳?F食胎,?t麒麟不??;乾?珊?O,?t????不往。物之?耐?,不可?橛?。子不遮乎?H,臣不遮乎君。君同?t?恚????t去。故君?m尊,以白?楹冢?臣不能?;父?m?H,以黑?榘祝?子不能?摹?[5]127
(三)《孟子》、《春秋繁露》中的“麟”
1. 《孟子》提到的“麟”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中提及“麟”,看重的是麒麟有代表盛世、圣人的文化意象。其原文如下:
曰:“宰我、子?、有若,智足以知?}人,?@不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