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族共同体的一般特征 -----14法三班 陈星露 概念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以壮族为例: 二、生产方式 下面以瑶族为例: 盘瑶习惯于刀耕火种,迁徙十分频繁,人口流失性大。盘瑶支系以农业游耕为主,“吃尽一山则他迁”,“吃尽一山过一山”,其主要种植薯、芋、菽、豆等旱地作物,“居无常,住无所”,不入“版籍”,是因为刀耕火种的游耕支系。盘瑶信仰盘王,崇拜甚虔,每年农历十月十六前后必祭盘王,唱“盘王大歌”,跳长鼓舞。《过山榜》、《评皇劵牒》是盘瑶最大的支系文化特征。“自云祖先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由此得皇帝赐文榜,持文榜得入青山千万山,“刀耕火种,自耕其食”。 由于有皇榜的庇护,盘瑶的农业经济—主要是山地农业较早较好的得以发展。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为主,耕林种林,多种山地作物种植是盘瑶传统的农业经济。 三、语言 语言本质上是人们思想交流的媒介,共同的语言体现了一种共同的族性,因而常常作为民族的一种特征。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常常又会使语言发生替换、融合和分化,因而不同的民族往往操着相同的语言,同一个民族也可能使用不同的语言。和其他方面的民族特征一样,语言系统也有顽强的再生能力,因此,语言也是具有历史稳定性的。 壮语曾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土俗字”,从中国的唐代(7世纪)就开始在民间使用,汉人称为古壮字,壮族人自称为“sawndip”,就是生字的意思,因为这种字是用汉字部首组合而成的。但是这种壮字由于使用面不广,没有能在全民推行,一直为壮族巫师、艺人多用于书写经书、编山歌、记事、记录壮语地名等,目前大量的壮族《布洛陀经书》就是古壮字手抄本。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府专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并于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订。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壮文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和推广。至今没有能进入正式的壮族教育系统,所以壮文一直都是摆设。 苗族历史上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1982年中央民族学院语言研究所苗瑶语教研室盘承乾、邓方贵、刘保元等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并根据1957年12月,国务院讨论通过的《关于少数民族文字方案设计字母的五项原则》,设计了一套瑶族勉语的文字方案(草案)。美国等一些国家的瑶族,在1983年也以拉丁字母形式创造了瑶文。但与我国的瑶文字母略有些不同,于是在1984年4月底5月初,美国、泰国瑶族曾经派了一个代表团来华,与我国瑶语文工作者商讨统一瑶文字母问题,并取得了一致意见。 四、文化 文化在这里跟语言、风俗习惯并列,当取其狭义。民族文化上的共同性成就了民族内部的共同特征。文化是通过传承发展的,因此,任何文化现象都必然在流传中变异,都可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又是以模式存在的生态系统,一旦成为民族的共同特征,文化模式的发展自然又能够长期稳定地体现民族的统一性和继承性。 壮族神话传说富于想象,美丽动人,反映了古代壮族人民对天地万物的认识和远古社会的痕迹,如《太阳、月亮、星星》、《妈勒访天边》等。《布洛陀与姆六甲》叙述壮族的始祖如何造天造地,安排世界万物,反映出壮族先民战胜自然、主宰自然的朴素愿望。《布伯》歌颂了壮族先民和大自然作斗争的英勇气概,从中亦可窥见古代氏族部落间相互攻伐的历史痕迹。《莫一大王》更富于浪漫色彩和反抗精神。其他表现人民生活的故事如《百鸟衣》、《一幅壮锦》、《逃军粮》等都反映出壮族人民为了追求幸福而甘愿牺牲的精神。刘三姐的传说尤为群众所喜爱,经整理改编后已搬上银幕和舞台,《公颇》、《公天》、《老登》、《汪三头》等机智人物故事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塑造了聪明、勇敢、机智、勤劳而又幽默诙谐的人物形象,家喻户晓。 五、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是人们生活中广泛流行的风尚习俗、管理,是长期传承于生活领域的行为方式。由于常常在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并可以实现相互区别,就在这方面形成了民族共同体的族性特征。风俗习惯在民族社会持续变化发展中不断发展,从而凭借不断再生的习惯方法支撑民族特征的稳定性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用大青(一种草本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莨可染成棕色布。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特色。 六、心理认同 心理认同是在社会复杂系统作用下“对他自觉而为我”的群聚现象。由于社会、历史的复杂性,民族的心理认同也具有多元性或多重性。人们的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乃至宗教信仰或现实意义,都可以成为民族认同的一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母婴网站策划书讲解.doc
- 母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讲解.doc
- 秦晋肴之战素材.ppt
- 秦岭淮河分南北_素材.ppt
- 牡丹江SCR钢架安装方案最终讲解.doc
- 木工施工及工艺讲解.doc
- 木木网咖员工手册讲解.doc
- 木饰面涂装作业指导书讲解.doc
- 木质地板生产工艺学讲解.doc
-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试卷.ppt
- 2025年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单招英语2014-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摘选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合伙经营合同8篇.docx
- 2025年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最新版教育实习合同7篇.docx
- 2025年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7号楼土石方工程合同5篇.docx
- 化工仪购销合同标准电子版10篇.docx
- 2025年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