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题七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A卷)李法岩.docVIP

專题七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A卷)李法岩.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專题七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A卷)李法岩

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2012年二轮专题测试卷 PAGE 2 PAGE 5 专题系列测试卷之七 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A卷) 作者:天津市大港油田德远高中 李法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图2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第1题。 1.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读图,回答2题。 2.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 A.主要能源矿产产地 B.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C.自然和文化遗产地 D.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 图3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3题。 3.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年蒸发量小雨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1002003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600 600 600 500 甲 乙 丙 丁 年蒸发量等值线(毫米) 图3 30 40 110 。 。 。 N N E 在 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图12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4题。 4.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A.a、b、c B.c、b、a C.c、a、b D.b、c、a 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图1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5题。 5.该国公共住房 A.呈现明显的等级分布 B. 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题。 6. 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读图2,完成7题。 7.甲河流域处于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8。 8.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 C.②①③ D. ③①② 图4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题。 9.日本以及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11.读图7, 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1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8分) 13、图19 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9分) (2)简述M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对沿岸气候产生的影响。(6分) 2.【答案】D 【解析】以经纬网分布图为情景,考察能源、人口、自然和文化遗产、地震、正午太阳高度角、日出时间、昼夜长短、南极科考等知识点,覆盖度很大,同时又密切联系热点知识,考察综合分析能力,难度中等。第5题根据经纬网及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不难得出结论。 3.答案:C 解析:本题以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为载体,考查相关基础知识以及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图中丙地位于闭合等值线600mm内,根据闭合等值线判读规律“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判断丙地年蒸发量大于600mm,选项A错误;图幅南部地区三条年蒸发量等值线都是600mm,说明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先递增再递减,然后又递增,选项B错误。图中甲地区等值线分布密集,乙地区等值线分布稀疏,说明甲地区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选项C正确;我国内、外流区域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直达西南国境线,图中400mm等值线位置偏南,选项D错误。 4.B本题是对图的直接理解和判断,要注意的是图中给出的是地理事物重心的移动轨迹,与实际中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可能不太一致,图中的三条移动轨迹都集中在33°N~38°N和112°E~117°E的范围。但我们可根据我国实际的能源生产、消费以及GDP的分布情况,可确定我国能源生产集中分布在西

文档评论(0)

dbt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