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歷史上伊斯坦布尔的建设
历史上伊斯坦布尔的建设
伊斯坦布尔位于如今土耳其的西北角,其地理位置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其地跨欧亚两洲,,还在于其被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环绕。身处欧亚桥梁之地的伊斯坦布尔,东临小亚细亚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北部与黑海接壤,西部同保加利亚、希腊毗连,南部民安林地中海与爱琴海。正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古往今来,伊斯坦布尔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尤其是在中世纪的欧洲,伊斯坦布尔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公元前7世纪中叶,来自希腊迈加拉成和爱琴海城市米勒托斯的移民在其首领Byzas的带领下,在位于现今黄金角湾边名叫“皇宫岬”的地方,依山修筑了卫城,取名为拜占庭(Byzantium);公元前561年,随着波斯人向外大肆扩张,拜占庭成为波斯西部统治地区的核心;公元前146年,罗马帝国占领了该城,将拜占庭定为其东都,拜占庭由此得到大规模的修建,如跑马场等。后来,在一场战争中,拜占庭支持的一方战败,公元196年,战争的胜利者——塞维鲁(Septimius Severus)将拜占庭的城墙夷为平地,后来他决定重建的时候,将拜占庭重新命名为“奥古斯塔·安东尼娜”(Augusta Antonina);公元324年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君士坦丁大帝从罗马来到此城,将其重新修建,于公元330年举行典礼,此后拜占庭被改名为“新罗马”,但后来人们习惯称他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在此时期内,城市的建设多以复古思潮为主,建筑风格多以希腊风格为主,现今已成为残垣断壁的古城墙和圣索菲亚大教堂即在此时期修建;后来1204年,十字军东征,君士坦丁堡沦陷,被严重破坏,1261年重建,但已难复往日风采;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作为帝国都城,此后1520-1566年,伊斯坦布尔得到大规模重建,修复了以前的许多古建筑,同时也修建了大批新的建筑。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下令修建的新城——君士坦丁堡/新罗马,其面积超过拜占庭古城的几十倍,也远远超过了老罗马城的面积,在城市中,原来的拜占庭旧城原址的小山丘上修建了帝国的大皇宫,拜占庭古城的旧城墙被改建成为高大的皇城城墙,城门的塔楼正对着巨大而宽广的大道。达到的南侧,是仿照罗马城竞技场修建的巨大赛场,比罗马城最大的竞技场还要长,整个赛车道可容纳8辆马车同时并排奔跑。赛场内均匀的分布着许多立柱和方尖碑,中央则是从埃及运来的古埃及方尖碑,立柱上装饰有各种雕像。看台由花岗岩分区建造,可容纳数万人,外墙由四层拱形门廊构成,上面饰有精美的大理石雕刻图案。沿着柱廊拱卫的麦西大道向西,是圆形的君士坦丁广场,广场周围是公众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第一大中心的大片公共建筑群,其中最为宏伟的是罗马帝国议会和元老院。广场中心耸立着数十米高的巨型花岗岩圆柱,圆柱的基座是白色大理石,顶端时阿波罗铜像。广场西侧是呈方形的赛奥多西广场。向西南延伸的麦西大道,是大理石柱廊大道。西侧有市政厅、将军府、帝国国库、帝国图书馆和贵族住宅区。在君士坦丁堡的最西侧,修建了一条约有3000米长的,称之为君士坦丁的城墙,是整个城市的第一道城防。
不过自此之后,经过公元465年的一场大火灾以及公元532年的“尼卡起义”,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建筑被毁坏殆尽,到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重修君士坦丁堡被提上日程。重新修建的君士坦丁堡坐落在7座小山丘上,城内的大道以地形地势贯通全城,呈扇形向西展开。此时期的建筑代表的杰作便是——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始建于君士坦丁大帝时期,公元532年查士丁尼一世重建,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拜占庭遗迹中的典型代表。
在尼卡起义中烧毁的旧教堂遗址上重新修建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占地宽阔,包括一个大的中殿,两个小的侧殿,一个前殿和一个后殿,整个建筑均由白色大理石砌成。中殿大厅拱顶高50多米,两侧各有一个较小的拱顶,大拱顶由四根巨型石柱支撑,是世界有名的五大拱顶之一。教堂的布局属于以穹窿覆盖的巴西利卡式,中央穹窿突出,教堂穹顶以空心陶罐为材料,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顶部的重量,而且半球形的天棚有效地将重量均衡的分配给了下层的小穹顶。在上下穹顶之间排列的天窗不仅进一步减轻了下层的压力,而且还巧妙地解决了室内的采光问题。教堂中心大厅两侧有多层柱廊,是古希腊建筑技术和罗马帝国拱顶建筑及支撑墙技术结合的产物,大理石柱廊使得整个教堂充满了浓厚而又庄重的气氛,扩大了大厅的面积,是中央穹顶看上去更显高大,同时增加了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教堂的内部,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地板、墙壁、来自市五颜六色的大理石,柱头、拱门、飞檐等处以雕花装饰,圆顶边缘的几十具吊灯,以及其他富丽的装饰,这一切都使得圣索菲亚大教堂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令人回味无穷。
历经千年的沧桑,圣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