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历史上: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同步练习(无答案)(人教新课标)
人教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习题(无答案)
一、知识点击
1.请你判断,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写出序号)
①每年役使三四百万人去兴修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 ②每年有几十万人攻打匈奴和戍边 ③制炮烙之刑,惩罚犯法的人 ④实行族诛 ⑤实行连坐
2. 连线题
将左边的成语与右边的相关内容连结起来。
指鹿为马 陈胜吴广起义
揭竿而起,斩木为兵 赵高
约法三章 刘邦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羽
四面楚歌 鸿门宴
3. 史迹寻踪:
⑴九百多穷苦农民被征发戍守长城的地点 ;
⑵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 ,时间是 年;
⑶张楚政权建立的地点 ;
⑷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戍守长城的农民因雨误期 B.陈胜吴广杀死了押送他们的军官
C.戍边农民的极力鼓动 D.秦朝的暴政
⑸这次起义在中国历史有何意义?
⑹秦末农民战争的特点是(?? )
A.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地主阶级统治
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们历史上永远闪耀着光辉
C.首先提出平等平均的口号
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
⑺.公元前207年,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的是(?? )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⑻公元前207年最先攻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
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二、思维冲浪
4. 论从史出
阅读右面材料,讨论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是谁提出来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对当时和以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3)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大雨,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三、个性空间
5.史海聆潮
秦朝末年,刘邦、项羽在继陈胜、吴广起义后,也先后起兵反秦。秦就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灭亡。后来,刘邦、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战争。一开始项羽占了上风,刘邦处于劣势。但最后,刘邦却转败为胜。刘邦与项羽的最后一战是垓下之战,项羽听到四面楚歌,项羽以为大势已去,心情沉重,就对身边的虞姬唱了《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从这首辞可以看出,项羽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时不利”和“骓不逝”。
项羽最后败与刘邦,真的是“时不利”和“骓不逝”吗?
(2)你能帮项羽分析一下他失败的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吗?
评价措施
在本课的学习中,你对学力水平检测的结果是否满意________。
还没有理解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 爱心 专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上复习教案5.doc
- 七上复习教案7.doc
- 七上复习教案8.doc
- 七上背诵默写.doc
- 七下语文第一单元试卷.doc
- 七年级 starter unit 3 课件.ppt
- 七年级 上册 unit 2 课件.ppt
-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山中访友》教学实录人教版.doc
- 七年级上期末模拟(二).doc
- 七年级上期末模拟(二)答案.doc
- 七年级历史上:第16课《难忘九一八》教案(鲁教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第1课《鸦片战争》学案(鲁教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第23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鲁教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学案(鲁教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第24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教案(鲁教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鲁教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上:第7课《洋务运动》学案(鲁教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课堂同步训练(含答案)人教版.doc
- 七年级历史下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课件人民教育.ppt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唐诗与宋词课件川教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