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古诗词赏析指导精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之古诗词赏析 中考目标解读 1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会鉴赏中国古诗词常见的意象、风格、写法。 3掌握中考诗词考查的常见题型,并能熟练解答。 中考主要考点: 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诗词的艺术技巧、诗词的语言品味、诗词的形象感悟。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答题。(2010泸州中考)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雪坡词(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 陈与义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 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4分)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2.词的下片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4分) 参考答案:1.(4分)词人把流水喻为美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集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化作有情,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一点1分,共4分) (4分)惜春之情和送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祝福之情。(前两点任意回答一点2分,最后一点2分,共4分) 五、诗词品读。(8分)(2014泸州中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寻南溪常道士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③分析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等) 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广义的“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等。   1.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一般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五种,古诗鉴赏通常涉及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   2.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夸张、借代、设问、反问、顶针(多出现在曲或词中)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大致相同。   3.其他常用表现手法:烘托(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白描(语言简洁,不加渲染烘托)、用典(化用前人诗文句子,引用神话故事,化用历史故事)等。     根据近年高考命题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借景抒情、 虚实、 动静结合对比、烘托、借古讽今以及 比喻、等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动 静 解题思路 ①先分析“动与静”在诗句中分别写什么 ②分析“动静” 关系:以静衬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③阐明“动静” 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简言之:分动静+点关系+说效果 四)白 描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白描的艺术效果: 语言要朴素、简洁,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征,突出景物的特色。景物描写鲜明 准确对比烘托 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 2.结合诗歌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在诗歌中展现出来的)。 3.点明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古诗中常见艺术形象(背诵) (1)不慕权贵、 豪放洒脱、 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