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风筝概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风筝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积累生字词 【秃】(tū) 【蟹】(xiè) 【蕾】(léi):花骨朵(还没有开放的花朵)。 【堕】(duò):落,掉下。 【寂寞】(jì mò):孤单。 【憔悴】(qiáo cuì):本指人瘦弱,面色不 好看。文中指色彩暗淡。 【肃杀】(sù shā):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诀别】(jué bié):分别(多指不易相见的离 别)。 【荡漾】(dàng yàng):形容起伏不定。 【嫌恶】(xián wù):厌恶。 【笑柄】(xiào bǐng):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可鄙】(kě bǐ):令人鄙视。 【惊惶】(jīng huáng):惊慌。 【瑟缩】(sè suō):因寒冷、受惊而蜷缩或兼 抖动。 【傲然】(ào rán):骄傲的样子。 【虐杀】(nüè shā):虐待人而致死。 【宽恕】(kuān shù):宽容饶恕。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一下子明 白过来。 【苦心孤诣】(kǔ xīn gū yì):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用一段话概说课文大意。 用一句话提炼课文内容。 用一个词点示行文的线索。 用一个词点示全文的感情基调。 用一段话概说课文大意。 文章说的是小时候小兄弟最喜欢放风筝,“我”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用一句话提炼课文内容。 童年时阻止小弟放风筝,后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深深自责。 用一个词点示行文的线索。 风筝 用一个词点示全文的感情基调。 悲哀 讨论一个大话题:关于精神虐杀 1.“精神虐杀”具体指什么行为? 2.为什么把这样的行为称为“精神虐杀”? 3.课文中还有哪些行为和想法也是违背儿童天性的? 1.这一幕,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2. “精神虐杀”就是 蛮横地不许小兄弟放风筝 粗暴地毁坏小兄弟苦心孤诣在做的风筝。 对儿童天性的扼杀。 打着爱的旗号的伤害 伦理思想支配下的欺压。 讨论几个小问题 1.说说“风筝”在文中的作用。 ——找出与风筝有关的语句谈谈理解,谈谈感受。 第一自然段:见风筝 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为什么?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 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 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严冬肃杀的气氛,烘托“我”悲哀的心情。 开篇点题,引出回忆,定下感情基调 第二自然段:忆风筝 1.交代了惊异的原因。 2.使往事的温和与现实的寒威和冷气互相映衬。 第三自然段:我嫌恶风筝。 ——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当时的思想观念是小孩子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至于放风筝这些玩乐的活动当然就会被认为是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第三自然段:弟弟爱风筝 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 ,至小半日,惊呼,高兴得跳跃。 ——天真活泼 说说文中的严冬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由北京的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 说说小兄弟的全然忘却 被虐杀者的忘却正是对这种精神虐杀的习以为常,从这里看出精神虐杀在当时的社会是普遍现象。而面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