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过剩成面霸一个海归的次面试经历.docVIP

海归过剩成面霸一个海归的次面试经历.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归过剩成面霸一个海归的次面试经历

海归过剩成“面霸”?一个海归的17次面试经历一个海归的17次面试经历 编者按:10年前,出国还是件时髦事,而从国外镀金回来的留学生更是“稀罕物”,每当有这样的人回国便会四处受到追捧。可是,时光轮转,仅仅几年时间,他们就发现自己有了新的名称叫“海带”,因为回来并没有如愿找到满意的工作,只能待业在家。继续等,“海带”变成了“海带干”,甚至被人戏称为“面霸”,因为总在不停地面试。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海归”身价如此暴跌呢?是“海归”的含金量下降了,还是用人单位更挑剔? ? John,南京人,28岁,电气工程自动化本科毕业,留学澳大利亚学习工程管理,两年后考取硕士学位回国。以下是他找工作的心路历程: 息8月24日,这是我的第17次面试。回国5个月了,除了一开始走亲访友浪费了3个星期外,我几乎每天都在看报纸、上网站了解招聘信,一有合适的就屁颠屁颠地抱上精心制作的简历去应聘。简历投了无数,除了过去的16次面外,几乎全都石沉大海。 记得在国外时,留学生们经常在一起憧憬归国后的生活,有时候酒喝高了,大家会想起那个在留学生中广为流传的“三不政策”:非跨国大企业不去;年薪低于10万元不去;工作地点非大城市不去。那时候我们一帮年轻的留学生聚在一起,从来没有为未来的工作担心过,想的只是能够发展到什么样的高度。大家还信誓旦旦地表示,不管是谁做到了身价百万千万的老总,都不能忘了在国外吃苦受罪的这帮兄弟们。现在想想真是可笑。 记得下飞机的时候,亲朋好友一起来迎接我,几个在国内的朋友捶着我的胸口喊我“海归”,后来我才知道,在我那些亲朋眼中,我回来就是发财的,就是飞黄腾达的。那时我也真的很兴奋,觉得脚下的路真的是一马平川。 永远也不会忘记第一次面试的场面,招聘人员接过简历时轻轻哼了一声:“又是海归?”那时我还完全没有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竟然还略有点自豪地笑了笑。可是那人跟着来了句:“你是今天第四个‘海归’啦!”就在我愣神的时候,他开始提问了。没有涉及任何专业方面知识,只是问我有没有工作经验。老天,我的生活除了校园就是校园,在国外偶尔会去打点零工,但是跟专业压根没关系。 得到了我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回答后,他问我要多少薪酬。这个问题是我慎重考虑过的,家里人也帮我合计过,说国内现在工资水平还可以,但是我毕竟刚回来,所以我报了月薪要求4000元。其实在我的心里,这个数字已经很低了,爸爸妈妈花了那么多钱送我出去,也迫切希望我能尽快收回成本。可是我得到的是一句干巴巴的话:“回去等消息吧,我们会给你打电话。” 我当然没有等到期望中的电话。这之后,我开始抱着简历遍地跑了,开始羞于见到亲戚朋友。豪情壮志消磨殆尽了,耳边只回荡着一句话:“等我们通知”。一次次地跑人才市场,成功的总是那些国内的研究生,甚至是本科生。 3个月了,这是我第17次面试。这是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家里人跟我说在南京无数人削尖了脑袋想往里钻。我再次精心准备了简历,面试的场景我熟之又熟,人力资源部的那位美丽的小姐简单问了我问题之后,再次说出了那句名言:“有消息我们会通知你的。”我就知道我得准备第18次面试了。 这样,一直到8月。8月闷热无比,我却发现自己已是一身冷汗。脚下的路开始晃荡起来,我觉得自己回来错了,我是“海归”啊,可只是一段飞行之后,就变成了“海带”,甚至有人戏称我这样的人是“面霸”,面试霸王。 那几个捶我胸口的兄弟如今房子、车子一样也不缺,工作惬意而自如。我呢,我的路到底在何方? 24岁的朱荣亮属于较早出国的一类,2001年,只有19岁的他中专毕业之后就踏上飞往新加坡的飞机。 在新加坡,他上了一所大学,平时半工半读,2004年,朱荣亮学成归国。“刚回来时觉得自己特了不起,见人头都要高三分。晃悠了一阵子之后我开始找工作,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工资最低每月5000元,职位起点最起码是部门主管。”朱荣亮回忆起找工作时的豪言壮语依然记忆犹新。 整整3个月,朱荣亮跑了15家单位,“小一点的公司,委婉地告诉我他们庙太小,供不起我这个大菩萨。大一点的公司则会直接地告诉我,资历太浅。”朱荣亮说,慢慢的,他开始降低求职要求,可是依然没有单位愿意要他。“那一阵子我比待业青年混得还惨,愣谁也没有想到这会是一个‘海归’该有的待遇。” 3个月后,朱荣亮已经完全忘了自己的身份,“工资随便你们给,我就从最低层的普通员工做起。”即使是这样,他依然没有获得一份他渴望已久的工作。 加入创业大军 2005 年初,眼看着身边的朋友都有了不错的工作,即使是大专生都不比他这个“海归”含糊。实在没有办法了,朱荣亮去了一家物业公司应聘一个总台服务员的工作。总台服务员,光听这个名称就知道含金量不会太高,至少不要一个海外留学的人去做吧,可是即使是这样一个最基层的岗位,他也没有得到。 朱荣亮直接找到了该物业公司的老总,长谈了一个小时后,总经理拍板让他去做总

文档评论(0)

nh889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