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乡村全科执助理医师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救护1.doc

2016年乡村全科执助理医师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救护1.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乡村全科执助理医师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救护1

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救护 一、概述 (一)定义 意外伤害是指除疾病以外所有导致患者身心受损的各种情况。据统计,我国每年意外伤害的患者约为7千万人,其中死亡80万人,占总人数的11%,位居总死亡原因排序的第5位,而且是0~30岁死亡的首要原因。 (二)特点 1.不可预料性 2.严重性 很多意外伤害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对患者造成很深的伤害,甚至是威胁生命,如雷电的击伤等。 3.危害波及面大 如地震等在同一时间造成很多人受伤。 (三)救助意外伤害病人注意事项 1.环境危险因素评估 (1)车祸因素 发动机是否工作车辆是否稳固、有无漏油、交通情况、道路现场有无警示标志。 (2)触电因素 明确电源在哪,最好能找到电源,确认电闸是否拉下。 (3)着火因素 评估现场及周围有无易燃易爆物品;关闭煤气。 (4)自然因素 (5)周围建筑物因素 在地震后,对意外受伤患者进行救助时一定要注意对周围建筑物的评估,建筑物是否稳定,如果不稳定,救助人员不能进入抢救现场。 (6)化学因素 如救援现场有无异常的气味。 (7)人员因素 伤者、犯罪者情况。 (8)动物伤害因素 如患者被野蜂蜇伤或毒蛇咬伤,注意评估周围这些有害的动物是否还存在。 2.审视自己有无救助能力和手段 救助意外伤害患者需要有特殊的手段和设备,如对溺水的救助,首先要求救助者先要掌握游泳技能,包括如何救溺水者、打捞溺水者的技巧等。 3.优先原则 在伤情复杂,有成批伤员或伤员数量大于救助者数量时应遵循优先原则 按国际救助优先顺序将不同伤情的伤员分为4类,在伤员身上用不同颜色的伤以别在患者的胸口或绑在患者的上臂。 (1)第一优先——红色伤票 非常严重创伤:严重头颈部伤、大出血、昏迷、休克、严重挤压伤、张力性气胸、大面积烧伤、呼吸道烧伤。这类患者有一个特点,如果及时抢救,伤员有可能生存,但是一旦耽误,有可能就会死亡。 (2)第二优先——黄色伤票 严重创伤:一般的胸部损伤、开放性骨折、小面积烧伤等。这类伤员可以短暂等候,而不危急生命。 (3)第三优先——绿色伤票 没有严重创伤,可以自行走动。 (4)黑色伤票 死亡或临床死亡。提示患者生还希望渺茫,不应浪费宝贵的急救资源。 电损伤 电损伤指一定数量的电流或点能量(静电)通过人体,产生机体损伤和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要强调的是,在一些高电压、超高电压的电场下,患者可能没有直接接触电源,但是电流仍然可以穿击空气,或者其他介质而进入人体导致电损伤,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一)致伤原因 1.电流损伤 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对细胞的去极化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和心室颤动。 2.?电火花、电弧 电弧是一种空气导电的现象,在两电极之间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放电,称为电弧使组织细胞产生水肿、坏死、变性、凝固。 3.相关原因造成的火焰烧伤 与一般的烧伤机制相同。 (二)相关因素 1.环境中存在电源 如漏电的电器、电线,或雷雨闪电天气。 2.高温高湿环境 淋浴间的高温高湿环境、南方的梅雨季节,这些情况下容易降低电器的绝缘性,同时增加物体的导电性,降低人体皮肤的电阻,容易导致触电事件的发生。人体在潮湿出汗的状态下,皮肤电阻变小,电流更容易通过人体。 3.人为因素 (1)缺乏用电知识,盲目的接线。 (2)用电线挂湿衣服,或在有高压线的地区放风筝。 (3)用湿的手直接接触电器的开关、插头。 (4)雷雨天在大树下避雨。 (三)病理生理 电损伤的严重程度决定电流的种类、强度,电压的高低,触电者的身体电阻,以及电流通过身体的途径等。 1.电流种类 交流电危害比直流电大3倍。50~60Hz交流电危险最大,>2000Hz危险性减小,>10万Hz无损伤。 2.电压高低 8~12V即可使肌肉收缩,40V可引起组织损伤,220V可导致室颤。雷击时电压为1~10亿V,瞬间温度达1万摄氏度以上,可使组织迅速碳化。 3.电流强度 电流强度(I)=电压(v)/电阻(R)。电压越高、电阻越小,电流越强,对人体损害越重。 20mA交流电可使肌肉痉挛性收缩,导致手紧握电源不放。70~80mA交流电引起室颤和呼吸暂停。 4.人体电阻大小 组织含水量越大,电阻越小。电阻从小到大排序:血管神经肌肉皮肤脂肪肌腱。 5.通电时间长短 通电时间越长,对人体损害越重。 6.通过人体途径 电流通过心脏、脑组织时危险性最大,流经四肢和腹部危险相对较小。 (四)现场判断 1.有触电或被雷击经历 2.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意识丧失,抽搐,昏迷,休克。心跳、呼吸骤停,甚至死亡。 (2)局部表现:有电灼热伤表现。面积一般不大,呈椭圆形,焦黄色,界限明显,有焦糊味,损伤深者可达骨骼。 (3)并发症:失明、耳聋、精神失常、智力障碍、关节脱位、骨折、急性肾衰竭。 (五)救

文档评论(0)

ptaosq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