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社会优抚法律制度.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四章社会优抚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 社会优抚法律制度 本章简介: 社会优抚是杜会保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养老和就业安置等待遇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主要包括社会优待、社会抚恤和安置保障制度。 本章课时:2 第一节 概述 教学环节: I.目标投放 1. 了解社会优抚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社会优抚法律制度的内容 II. 新授 一、社会优抚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社会优抚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律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资金和服务以确保其达到一定的生活水平,带有褒扬和优待抚恤安置性质的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优待、伤残抚恤、死亡抚恤和退役及离退休安置制度。 (二)特征 1. 保障的综合型 社会优抚内容中既包括社会保险,也包括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可以说是多种社会保障制度的综合体。例如,代耕代种。 2. 实施的规范性 3. 对象的特定性 我国现阶段的优抚对象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投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的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 4. 效果的激励性 5. 待遇的优待性 6. 执行的强制性 二、社会优抚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般而言,社会优抚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社会优待、抚恤(伤残抚恤和死亡抚恤)和安置。 目前,以2013年为例,我国中央财政安排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经费302亿元。 III. 总结、布置作业 本节主要学习了优抚制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特点。课后应重点复习优抚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社会优待制度 教学环节: I. 目标投放 学习目标: 了解社会优待的基本内涵;优待金制度和经济补助制度的发放对象。 II. 回顾复习: 简要回顾上节内容,并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优抚制度的主要内容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 III. 新授 一、社会优待 社会优待是指国家、社会和群众对烈属、因公牺牲、病故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及其家属、带病回乡复退军人、退伍红军老战士等优抚对象给予帮助和照顾的制度,是社会优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优待金制度和经济补助制度。 二、优待金制度 (一)优待金的发放 1. 对象 一是家居农村的义务兵家属。二是生活困难的家居城镇的义务兵家属,由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三是部分烈属、伤残军人、生活困难的在乡老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的退伍军人,其在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基础上,其生活水平仍然没有达到当地一般群众水平的,可享受优待金。 2. 优待金标准的确定 3. 享受优待金的年限 义务兵家属享受优待金的年限——统一为2年。 新《兵役法》规定,“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二年”,“义务兵服现役期间,其家属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优待,优待的标准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民政部、总参谋部2012年11月8日联合发出《关于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高校在校生优待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高校在校生应在学校所在地应征报名,入伍服役后,其家庭优待金由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发放改为学校所在地发放。 4. 社会生活中的优待 通过介绍就业、组织生产、节日慰问和给予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优先权的方式体现。 (就业、入学、救济、贷款、分配住房) 三、经济补助制度 主要包括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在乡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 IV. 总结布置作业 本节主要学习了社会优待的相关内容,课后要了解优待金制度和经济补助制度的发放对象。 第三节 伤残抚恤制度 教学环节: I. 目标投放 了解伤残抚恤的范围、对象 II. 复习回顾 简要回顾上节主要内容,包括优待金制度和经济补助制度的发放。 III. 新授 一、伤残抚恤概念 伤残抚恤是指国家和社会保障革命伤残人员(包括革命伤残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基本生活的优抚制度。 伤残抚恤的范围包括因战致残、因公致残和因病致残三种。 二、伤残抚恤的对象 (一)军人(含文职干部) (二)授予警衔的人民警察(不包括企事业单位享受劳保待遇的人民警察) (三)国家机关工作(包括国家权力、行政机关和由国家补贴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军队在编无军籍职工 (四)参战民兵民工、参加县级以上人武部门或预备役部队组织的军事训练的民兵以及同犯罪分子进行斗争的无工作单位的人民群众(指无工作单位的农民、城市居民、学生) 三、伤残抚恤的范围 包括因战致残、因公致残和因病致残三种。 因战致残是指对敌作战负伤致残,经医疗终结,符合评残条件的; 因公致残是指在执行公务中致残,经医疗终结,符合评残条件的; 因病致残是指患精神病以外的疾病,经医疗基本终结,符合二等乙级以上病残条件的。 四、伤残抚恤的待遇 伤残抚恤的待遇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