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津开发区柠檬树居家养老科技发展公司糖尿病科普知识讲座 柠檬树:肖国忠视频观看富贵病、甜蜜的杀手糖尿病的流行现状 据WHO2003年报道,全球已确诊糖尿病(DM)1.94亿人,预测2025年增至3亿人以上。2005年我国DM约4000万人,成人患病率达3.21%,40岁以上DM为7.1%。糖耐量受损(IGT)为8.4%,并逐渐增多,糖尿病目前总的状况(不论是国内和国外),可简单概括为“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并发症和致残率高,费用高;认知率低,诊断率低,控制率低。 糖尿病已成为我国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概述糖尿病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并发症预防保健治疗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共同作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全身性代谢疾病慢性各种器官并发症高糖升高为特征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IDF Diabetes Altas,4th edition.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09糖尿病分类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重点)3妊娠糖尿病4其它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等。以一型 和 二型 为主要讲解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公认糖尿病不是唯一病因所致的单一疾病,而是复合病因的综合症,与遗传、环境因素等有关。大部分病例为多基因遗传病。一、1型糖尿病 由于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1)遗传易感性(2)环境因素1型糖尿病病毒感染(柯萨奇)某些食物、化学制剂环境因素遗传因素HLA基因-DR3和DR4免疫紊乱胰岛B细胞免疫性损害GAD、ICA、IAA等(+)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进行性广泛破坏达90%以上至完全丧失二、2型糖尿病 以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伴胰岛素抵抗为主要致病机制。(1型)更强的遗传易感性(2)致病因素(环境因素) 1)肥胖是2型糖尿病重要诱发因素之一; 2)生活方式改变、感染、多饮、妊娠和分娩。中医小结: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美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临床表现(糖代谢异常)(1)典型症状: “三多一少” 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2) 软弱、乏力;(3)皮肤瘙痒;(4)餐后反应性低血糖;(5)视物模糊。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 常见的不典型表现搔痒皮肤干燥饥饿视物不清疲倦出现以下症状也要警惕糖尿病:皮肤反复长疖痈、伤口不愈合、男性不明原因性功能减退、下肢麻木、尿中有蛋白并发症1)急性并发症: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乳酸性酸中毒。2)慢性并发症:脑血管病、心血管病、下肢血管病,糖尿病足肾脏病,眼底病:双目失明感觉神经:疼痛、麻木、过敏;运动神经:运动障碍,病变累及全身。糖尿病的危害眼睛脑血管心脏肾脏多食神经系统血管系统足糖尿病危及全身多个脏器!25倍17倍5-10倍3倍尿毒症失明下肢血管心、脑血管眼的其他病变 黄斑病白内障青光眼屈光改变 糖尿病与牙齿病变糖尿病与痈糖尿病合并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皮肤脂肪瘤治疗预防糖尿病的五套马车1、教育及心理疗法 2、饮食疗法。3、运动疗法 。4、药物疗法。5、糖尿病监测。正确认识疾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只要正确、有效地治疗,血糖达标了,就能明显延缓或减少并发症树立信心客观接受病情,立即治疗,树立起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要用乐观主义精神与糖尿病作斗争;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如何成就健康心理?平时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将饮食、运动、监测融入日常生活缓解心理压力的小窍门:深呼吸,体育锻炼,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等参加正规的糖尿病教育活动,如社区健康大讲堂、社区活动等 饮食控制—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饮食治疗摄入食物热量要适当;平衡膳食:主食占50-60%,脂肪30%, 蛋白质10-20%;食物要多样化多饮水,少喝酒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烹饪方法清淡化烹调方法:蒸、煮、炒、溜、焖油盐少放点儿,口味清淡点儿每日吃盐最好不超过6克油炸油腻食品不适合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油脂类25克(0.5两)奶类及奶制品100克(2两)豆类及豆制品50克(1两)畜禽肉类50-100克(1两至2两)鱼虾类50克(1两)蛋类25-50克(0.5两至1两)蔬菜类400-500克(8两至1斤)水果类100-200克(2两至4两)谷类300-500克(6两至1斤)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