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症的中医诊断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热毒蕴结: (1)临床症状:烦躁、口渴饮水,腮部漫肿疼痛,咀嚼困难,咽红肿痛,舌红,苔面黄、脉滑数 。 (2)治则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3)方药组成:普济消毒饮。黄芩18g 黄连9g 连翘18g 板蓝根18g 牛蒡子12g 薄荷12g 僵虫9g 玄参18g 马勃9g 甘草6g 升麻9g 柴胡9克。 (4)中成药:。 十四、痄 腮 十五、泄 泻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肠病证 。 ●注意与痢疾、霍乱相鉴别 。 ●治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湿邪内盛或肝郁乘脾,肾阳虚衰,导致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所致 。 1. 寒湿泄泻: (1)临床症状: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 。 (2)治则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 (3)方药组成:藿香正气散。大腹皮10g 白芷10g 紫苏10g 茯苓10g 半夏曲20g 白术20g 陈皮20g 厚朴20g苦梗20g 藿香30g 炙甘草10g。 (4)中成药:藿香正气类,参苓白术丸,不换金正气散。 十五、泄 泻 2. 湿热泄泻: (1)临床症状: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或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 (2)治则治法:清肠利湿 。 (3)方药组成: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15g 黄芩9g 黄连9g 炙甘草6g. (4)中成药:香连丸,三黄丸,葛根芩连片。 十五、泄 泻 3. 伤食泄泻: (1)临床症状:泻下稀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 (2)治则治法:消食导滞 。 (3)方药组成:保和丸。 (4)中成药:胃肠安丸,保和丸。 十五、泄 泻 4. 脾虚泄泻: (1)临床症状: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即明显增多而发生泄泻,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 (2)治则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 (3)方药组成:参苓白术散。莲子15g 薏苡仁15g 砂仁15g 桔梗15g 白扁豆18g 白茯苓20g 党参20g 炙甘草10g 白术20g 山药20g。 (4)中成药:人参健脾丸,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丸。 十五、泄 泻 5. 肾虚泄泻: (1)临床症状: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即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 。 (2)治则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 (3)方药组成:四神丸。肉豆蔻20g(煨) 补骨脂40g(盐炒) 五味子20g(醋制) 吴茱萸10g(制)大枣20g 。 (4)中成药:四神丸,固本益肠片。 十五、泄 泻 6. 肝郁泄泻: (1)临床症状:每逢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 。 (2)治则治法:抑肝扶脾,调中止泻 。 (3)方药组成:痛泻要方。炒白术30g 炒白芍20g 陈皮15g 防风20克。 (4)中成药:逍遥丸,补肝益肠丸。 十五、泄 泻 谢 谢 ! 中期: 病因: 阳证:火毒热毒特重。 阴证:(1)五气化热生火 (2)局部瘀火化热 病理:热胜肉腐,肉腐为脓,初之病理加重。 中期: 辩证: 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另外有成脓或溃脓表现。 全身:脏腑失调,热毒炽盛之象。可有走黄、内陷。 中期: 治疗: 内治:托法,加重清热解毒 如:透脓散,托里消毒散,仙方活命饮。 外治:药物蚀破疮头,切开引流。 严重病证,如走黄、内陷等,不仅需要内治、外治结合,还要配合西医西药治疗,并给予一定的支持疗法。 后期: 病因:多正虚,余邪犹存。 病理:除初中期之病理外,注重气血,生肌收口。脾主肌肉,强调脾胃的功能。 后期: 辩证: 局部:红肿热痛逐渐减轻,脓液由多渐变少。可见脓栓、损骨、透膜。 全身:气血大伤,脾胃虚弱。 损骨 : 多在四肢 肿疡时:局部胖肿,皮面可有细小红丝或青筋暴露,触之骨骼可能增粗,多为损骨; 溃疡时:疮口胬肉外翻,经久不愈,脓出带臭,以纸捻探之有锯齿感,多为损骨。 透膜(胸膜或腹膜) 多在躯干 肿疡时:肿势漫无边际,扪之绵软,或有捻发感,多为气肿或透膜; 溃疡时:脓出似蟹沫,或夹有气泡,在胸壁取薄纸片贴在疮口上,可见纸片随呼吸而微微煽动(贴纸试验),在腹部有时可看到有粪便流出,多为透膜。 后期: 治疗(内治法): 补法为主,消托为辅,调理气血阴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