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及分析:渤海海洋污染与治理.docVIP

 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及分析:渤海海洋污染与治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及分析:渤海海洋污染与治理

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及分析:渤海海洋污染与治理 【学习目标】 1、了解水资源、海洋资源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2、明确当前海洋污染防治的缺失。 3、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 【背景链接】 海洋在人类现实生活中地位独特,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海洋是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渔业资源的宝库,在调节气候变化、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租用的一个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大量原油流入墨西哥湾,在连续多次“堵漏”失败后,终于发展为“美国史上最大的生态灾难”。被溢油污染的海水与沙滩,大量死亡的海龟,以及在油污中挣扎难以展翅高飞的海鸟……当这些画面出现在电视和网络上时,墨西哥湾在人们心目中美好形象尽失,已成为“生态灾难”的代名词。 2011年6月,渤海漏油事件的发生,再次敲响了海洋保护的警钟,提示人类在向海洋索要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关爱海洋、保护海洋,实现海洋的真正价值。 【标准表述】 【问题】 中国的环境保护立法、侵权责任立法在全世界居于领先水平,足以排在前十名以内,但是这些法律的执行力度颇令国人汗颜和尴尬。由于体制机制的掣肘,由于环保力量的弱势,由于转型社会的阵痛,中国的环境执法状况恐怕要排在全球第100名以后。 实际上,以权压法、执法疲软,是环保领域的普遍现象,法律权威远远没有树立起来。尤其是在中石油这样的航母级央企面前,行政部门和平民百姓犹如汪洋中的一叶轻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碰撞和博弈。 企业就这样被政府一次次惯坏,毫无愧色地把巨额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轻描淡写地对待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舒舒服服地安卧在政府庇护的温暖怀抱中。而面临埋单巨大压力的地方政府,还经常以“维稳”名义打压、规避群众的赔偿诉求。 法律执行力的缺憾 大连“7?16”原油泄漏事发半月前,《侵权责任法》刚刚生效施行。这部法律,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法》均对包括海洋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赔偿问题作出了规定。 《侵权责任法》是新法,是特别法,且规定更为全面科学,故应优先适用这部法律来处理类似大连“7?16”原油污染的事故。肇事者不仅要全面赔偿渔业养殖、捕捞的损失,还要承担海洋水产资源、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并支付清理油污、应急处置发生的费用。 导致了大连原油污染事件是多个原因叠加,至少涉及油罐油管所有者、原油罐区运营者、输油作业者三方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各肇事方的赔付责任比例的划分,尤其是属于次要原因却又财力雄厚的一方,是否应当为无力赔偿的主要过错方造成的污染全部埋单的问题。 《海洋环境保护法》缺乏明确规定,不利于充分保护污染受害人的利益。自从有了《侵权责任法》,情况变得大不一样,它实行较为彻底的无过错责任,体现了最先进的环境立法理念。其第六十八条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污染者赔偿后,也有权向第三人追偿。换句话说,第三人过错不再成为污染者减免赔偿责任的“挡箭牌”。 这条规定与美国的石油污染法案是原理相通的,充分体现了环境侵权特有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当与石油公司有合同关系的作业者肇事引发污染时,石油公司不能提出第三人责任的抗辩。因此,在墨西哥湾原油污染事件中,英国石油公司根本无法把赔偿责任推卸给钻井作业公司。同理,只要大连渔民选择起诉中石油一方,即使中石油过错很轻甚至没有过错,也有义务全额赔偿污染损失。如果同时起诉相关的几家公司,则它们应按适当比例分别赔偿。 可是,由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压力,由于偏颇的“维稳”思维,目前大连海事法院拒绝受理“7?16”污染受害渔民的起诉。这种与此前外国油轮在大连溢油污染案件截然相反的态度,使大连渔民的索赔前景更加迷茫,公平善后更为艰难。 由于大连渔民的索赔诉求得不到政府的任何支持,求告无门、阻碍重重,他们的生产生活也陷入绝境。 政府信息公开的缺失 大连“7?16”原油泄漏,既是一起低级错误引发的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又是一起后果特别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事件。国家安监总局和公安部的简要通报,立足于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角度,是对事件全貌初步的片段式展现,不应取代海洋环境监管部门的进一步调查认定。然而,人们至今不清楚这起重大环境公共事件的具体应对处置情况,甚至不知道有关部门是否拿它作为海洋污染事件来处理。 在新闻传媒中,充斥着英勇抢险、领导有方的报道。地方政府也一味炮制危机公关式的片面宣传,信息披露既不客观也不平衡,难以称得上及时全面。而公众更为关心的信息,包括此次溢油污染的影响范围、扩散情况、损失金额、责任主体,一概云遮雾绕、遭受封杀,重复着2006年海底盗油所致渤海特大原油污染的“故事”。 经历过环境污染高发阶段的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信息公开本身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是民众环境维权的锐利法律武器。2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kg4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