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德
公德
当今中国社会公德缺失原因分析
[摘 要] 作为昔日的文明镜的社会公德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变色镜,其原因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弊病、时
代背景局限、社会体制真空、信仰缺失、主体意识薄弱、法制观念淡漠等六个方面找到。也由此可见,
中国社会公德的建设,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 社会公德;传统文化;社会体制;个体意识
[文章编号] 1672 - 2035 (2005) 04 - 0022 - 03 [中图分类号] B824 [文献标识码] C
社会公德是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在今天的中
国,社会公德是一面文明镜还是已经成为了变色镜? 上公交
车拥挤不排队、不让座,乱扔果皮纸屑,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
上完厕所不冲水,这些事情每个人天天都能遇到;物欲横流,
拜金主义泛滥;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层出不穷; 犯罪猖獗,
大案要案急剧上升; 吸毒贩毒, 卖淫嫖娼见惯不怪;见死不
救,见利忘义,个体的孤独焦虑、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也不再是
个别现象??凡此种种,说明今天的社会公德,已经不是一面
凸显人类精神和时代进步的文明镜,而是一面反映社会问题
和人的异化的变色镜! 所以,我们不能再陶醉在道德大国的
虚幻美梦中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道德在滑坡,社会
公德已经变色,社会公德建设刻不容缓。要形成良好的社会
公德,就必须先找出当今我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以期对症
下药,有的放矢。
一、传统文化弊病:私德与公德
中国被人称为礼仪之邦,儒家伦理所倡导的仁、义、礼、
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品德被视为圭臬,“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入世情怀更是为世人称道,然而这种
天下为公的姿态,很容易让人模糊了儒家伦理思想的缺陷,即
先私德后公德。
儒家学说是建立在宗法血缘基础上的学说,在处理私德
与公德的关系从而建立道德体系时,它是在确立先私后公的
关系之后展开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
是排在“国”和“天下”之先的。孔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人之
本与。”(《论语·学而》) 孟子说:“事孰为大? 事亲为大。”(《孟
子·离娄上》) 就公德与私德的关系而论,私德是本根性的,是
至上性的,公德是以私德为基础并从私德中推延而出的。诚
如有论者说“, 中国人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同’或者‘求同’。
基本方法论是:求同再求同,贯通再贯通,肯定再肯定。”[
1 ]这
固然是对的,但当私德与公德发生了矛盾而且两者矛盾不可
调和的时候“, 求同”无方“、贯通”无路“、肯定”无门而“舍鱼而
取熊掌”之时,私德就会压倒公德。例如孔子对“其父攘羊,而
子证之”的做法提出异议,他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
中矣”。(《论语·子路》) 当“其父攘羊”,在父慈子孝与诚实正
直的社会公德之间出现冲突时,一向强调后者的孔子却主张
通过“父子相隐”的方式首先维系父子之间的血缘亲情,从而
明确地将家庭私德凌驾于社会公德之上。
孟子也持这样的立场。孟子一方面主张“责善,朋友之道
也”(《孟子·离娄上》) ,然而一遇到父子关系就变了,他说:“父
子之间不责善”(《孟子·离娄上》) ,甚至认为“父子责善,贼恩
之大者”。(《孟子·离娄上》) 道德生活中的相互批评固然重
要,但一旦涉及到至高无上的血缘亲情,就只有让位了。所
以,孟子对舜面对其父杀人的局面,“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
终身 然,乐而忘天下”(《孟子·尽心上》) 的做法,赞不绝口,
公然地为徇情枉法、任人惟亲的违反公德行为唱赞歌,把公正
守法、任人惟贤的社会公德抛诸脑后,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
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由于儒家伦理在传统文化中长期占据
主导地位,人们在形成高度重视慈孝友悌等家庭私德的伦理
传统的同时,往往又流露出相对轻视社会公德的倾向,以致一
些基本的公德规范,如诚实守信、公正守法、遵守公共秩序、讲
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等,时常受到漠视。[2 ]
二、时代背景局限:集体理想与个体虚无
道德是时代的产物,它必然要受到时代的制约;同时,道
第4 卷 第4 期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4 No. 4
2005 年12 月 JOURNAL OF TAIYUAN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Dec. 2005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德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社会公德与老百姓的生活密
切相关,这种特点也就相应地体现得更加明显。新中国成立
后,我们经历了令许多老人至今深深怀念的“温暖、和谐、单
纯、明净”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