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排序算法的好坏如何衡量? 2. 2-路插入排序 思路:为在折半插入的基础上减少记录的移动次数, 采用2-路插入的方法,找到一个中间关键字,使得比其小的关键字插入到之前,比其大的关键字则插入到其之后。为此,需要一个大小为n的额外空间来完成操作。 分析:因为使用了额外的空间,2-路插入排序空间复杂度为O(n);减少了记录的移动次数,但并不能绝对避免移动,而且若待排记录的关键字是有序序列的最大或者最小关键字时,该算法就失去它的优越性。故,时间复杂度依然是O(n2)。 2-路插入排序 基本思想:增设同类型数组d,视为循环向量。以d[1]为中心,原数列中比d[1]小的往前插,比d[1]大的往后插 原数列:49 38 65 97 76 13 27 49 d数组: 例:关键字序列 T=(21,25,49,25*,16,08), 请写出表插入排序的具体实现过程。 表插入排序算法分析: 例:关键字序列 T=(49,38,65,97,76,13,27,49*,55,04),请写出希尔排序的具体实现过程。 附:希尔排序算法分析 10.4 选择排序 一、简单选择排序 二、锦标赛排序 (又称树形选择排序) 第一趟: 第二趟: 第三趟: 第四趟: 第五趟: 第六趟: 第七趟: 算法分析: 例:大顶堆排序示例: 堆排序算法分析: 一趟归并排序算法: (两路有序并为一路) 参见教材P283 递归形式的两路归并排序算法: 参见教材P284 (一路无序变为有序) 归并排序算法分析: 各种内部排序方法的比较 时间效率: O(nlog2n)。因为整个排序过程中需要调用n-1次HeapAdjust( )算法,而算法本身耗时为log2n; 空间效率:O(1)。仅在第二个for循环中交换记录时用到一个临时变量temp。 稳定性: 不稳定。 优点:对小文件效果不明显,但对大文件有效。 10.5 归 并 排 序 归并排序的过程基于下列基本思想进行: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子序列 “归并” 为一个有序序列。 在内部排序中,通常采用的是2-路归并排序。即:将两个位置相邻的有序子序列 归并为一个有序序列。 有 序 序 列 R[l..n] 有序子序列 R[l..m] 有序子序列 R[m+1..n] 这个操作对顺序表而言,是轻而易举的。 可见,归并排序更实际的意义:可以把一个长度为n 的无序序列看成是 n 个长度为 1 的有序子序列 ,首先做两两归并,得到 ?n / 2? 个长度为 2 的子序列 ;再做两两归并,…,如此重复,直到最后得到一个长度为 n 的有序序列。 例:关键字序列T= (21,25,49,25*,93,62,72,08,37,16,54),请给出归并排序的具体实现过程。 21 25 25* 93 62 72 08 37 16 54 49 21 25 25* 49 62 93 08 72 16 37 54 16 37 54 21 25 25* 49 08 62 72 93 08 21 25 25* 49 62 72 93 08 16 21 25 25* 37 49 54 62 72 93 len=1 len=2 len=4 len=8 len=16 16 37 54 整个归并排序仅需?log2n ?趟 void Merge (SR,TR,i, m, n) { // 将有序的SR[i…m]和SR[m+1…n]归并为有序的TR[i…n] for(k=i , j=m+1; i=m j=n; ++k ) { if ( SR[i]= SR[j] )TR[k]=SR[i++]; else TR[k]=SR[j++]; // 将SR中记录由小到大地并入TR } if (i=m) TR[k…n]=SR[i…m]; // 将剩余的SR[i…m]复制到TR if (j=n) TR[k…n]=SR[j…n]; // 将剩余的SR[j…n]复制到TR } // Merge void MSort (SR,TR1,s, t) { // 将无序的SR[s…t]归并排序为TR1[s…t] if ( s==t )TR1[s]=SR[s]; // 当len=1时返回 else { m=(s+t)/2; // 将SR [s…t]平分为SR [s…m]和SR [m+1…t] MSort (SR,TR2,s, m); // 将SR 一分为二, 2分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