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旭教授简介 杨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主任、湖南省肝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1研究生毕业, 1990在美国留学3年。90年代起从事肝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重点研究肝豆状核变性,亲自诊治肝豆状核变性590余例,患者来自全国各地25个省市(含香港),建立了肝铜测定、基因诊断、快速驱铜等一整套诊疗新方法,诊断准确率99.0%,治疗有效率95%,出版肝豆状核变性专著1部,论文30余篇。 杨教授即将报告的关于肝铜研究的论文已被“Hepatology”接受,已在网上发表,即将在杂志上发表,这是肝铜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 肝铜试验诊断意义的前瞻性研究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病研究中心 杨旭 唐晓鹏 张永红 罗开忠等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研究背景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 WD)是重要的遗传性疾病,1912年Wilson首先详细地描述本病 四十年代发现铜的蓄积是本病的原因,1948年Cuming证实肝、脑铜含量升高 1968年Smallwood 在柳叶刀杂志报告在一些肝病中的肝铜含量,证实WD肝铜显著增高,提出诊断WD的标准是≥250μg/g干重 研究背景 但是,以后有多篇论文报告一些典型WD肝铜少于250μg/g干重 2005年Ferenci等发表肝铜研究论文,包括114例WD,219例其他肝病,提出按常规标准,肝铜试验的敏感性83.3%,最佳临界值为≥ 75 μg/g。这一标准后来被美国和欧洲WD指南引用,也被许多论文引用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原因不清楚 存在的问题 2003年我院在国内率先建立的肝铜测定方法,检查了许多病人。根据我们自己的临床观察,我们感到现有肝铜的诊断标准与实际不完全相符。 为此,我们系统地复习了几乎所有的肝铜文献,发现肝铜研究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1、尽管肝铜试验是WD最重要的的诊断试验,但是其方法没有标准化。 2、以前的研究表明,肝铜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是,一般用部分肝活检组识测定肝铜,这种方法可能因为取样误差而影响测定结果。 3、所有肝铜研究都是回顾性,没有前瞻性的。 4、所有肝铜研究所包括的病例少,病种少,缺少大样本、多病种研究 研究目的 建立一个简便、可靠的肝铜测定方法(这是研究肝铜试验的诊断意义的前题) 采用前瞻性、多病种、大样本的方法评估我们设计的肝铜测定方法的可靠性 探讨肝铜试验的最佳诊断标准、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 二、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设计概要:前瞻性队列研究 时间:2007年6月—2015年5月 地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病中心 纳入标准:可疑WD患者、WD患者的亲属需要肝活检者、其它各种需要进行肝活检者。 排除标准:有肝活检禁忌者、不愿进行肝活检者、WD患者驱铜治疗超过6月、肝组织小于1mg干重 WD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和欧洲WD指南:典型神经症状、铜蓝蛋白降低、K-F阳性、尿铜升高 根据2003年国际WD会议提出的计分诊标准: ≥4,诊断WD 不典型病例、疑难病例根据长期临床观察结果 总之,要确保WD诊断准确无误 肝铜测定方法 B超定位,每人穿刺2针,用1条完整的肝活检组织测定肝铜 将肝组织置于白纸上,迅速用针头将肝组织卷成一小团 将存有肝组织的纸片置于自制的67℃干燥箱2小时,彻底干燥 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METTLER梅特勒E电子天平)准确称取总重(纸+肝),用干净的小刀片将肝组织刮下,置于1.5ml塑料瓶,再称取纸片的重量,即可获得肝组织的重量。 肝铜测定方法 将肝组织送专门实验室,采用浓硝酸+过氯酸(4:1)150 ℃消化,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含量。 采取三大措施减少测量误差,确保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肝组织的处理全部由我完成 专业实验室、同一技术人员测定肝铜 每批实验都设有对照肝组织,与待测肝标本平行测定肝铜 统计分析 所用统计分析都是用SPSS软件完成 定量和定性指标分别用T试研和卡方试验进行显著性测定 肝铜试验的诊断意义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表示(受试者工作特征性曲线)。用ROC计算最佳临界值 三、结果 病人入组情况 总肝活检人数:3350 2次肝活检及肝铜测定人数:714 排除例数:23 有效例数:691 总活检例数用于肝活检的安全性分析 总有效例数用于肝铜试验诊断意义分析 各种肝病肝铜含量 疾病种类 例数 肝铜含量( 250μg/g干重) 肝豆状核变性 178 770.6±393.2 WD杂合子 24 110.7±51.8 PBCPSC 48 318.2±299.7 病毒性肝炎 198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