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某高切坡的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建议全解.docVIP

2013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某高切坡的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建议全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某高切坡的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建议全解

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 某高切坡的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建议 摘 要:“高切坡”是指:因移民工程建设需要开挖形成的,大于一定高度的人工高边坡(斜坡)。三峡库区沿长江两岸均为高山峡谷地貌,可利用的平地甚少。因此,搬迁建设不可避免地施行劈坡造地,从而形成大量人工高切坡。这些高切坡因地质条件复杂,岩石松软破碎,易于风化,所暴露的灾害隐患日益突出。又由于三峡库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气候条件,极易以高切坡为突破点,发生坍塌、滑塌、滚石等灾害。 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新集镇沿江路高切坡(ZG0004a*)位于郭家坝镇沿江路渡管所至污水处理厂西,为建筑开挖形成的高切坡。根据其地质与稳定性条件及其危害程度确定建议治理坡长250m,面积3650m2。分为两段:第一段最大坡高26m,第二段最大坡高20m,平均坡度70°。本文选取了该高切坡中的一段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其周边地质概况及高切坡特征等的分析对其进行了稳定性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其提出防治方案建议。 关键词 高切坡;变性破坏;稳定性分析 1 高切坡地区自然条件及地质概况 1.1高切坡地区自然条件及地理位置 秭归县郭家坝地处中纬度的亚热带季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主要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最高气温42℃,最低气温-8.9℃,相对湿度77%,多年平均降雨量1028.6mm。雨季暴雨多,降雨量大,日降雨量最大达192.3mm,年降雨天数约120~159天,多集中于4~10月,其降雨量占全年192.3mm的70%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1500mm。 郭家坝位于秭归县中部长江南岸,与北岸香溪镇隔江相望,东距三峡坝区及秭归县城茅坪约30km,西距巴东县城60km左右,均有公路相连,水路可达茅坪、香溪(见图1.1),交通较便利。 图1.1 地理位置图 1.2 高切坡地区地质概况 1.2.1 地形地貌 高切坡区在区域上位于秭归盆地东南边缘,属构造剥蚀的中低山区,总体地势南东和北东部高,西部和北西部低,南部的云台荒和东北部的王家山是区内至高点。 1.2.2 地层岩性 高切坡区内分布的地层主要有三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结合区域地质分布情况,将地层岩性由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1)三叠系(T) 三叠系出露有嘉陵江组(T1j)、巴东组(T2b)、沙镇溪组(T3s)。 (2)侏罗系(J) 高切坡区出露的侏罗系地层有香溪组(J1x)、聂家山组(J1-2n)和沙溪庙组(J3s),在本区西部大范围出露。 (3)第四系(Q) 工作区出露的第四纪地层有残坡积层(el+dlQ),崩坡积层(col+dlQ)、洪积层(dl+plQ)、冲积层(alQ)、滑坡堆积层(delQ)和人工堆积层(mlQ)等类型,其中残坡积层分布最广,其岩性为碎石夹(及)土;崩坡积层为块石夹少量土;滑坡堆积层为碎块石夹(及)土和滑动岩体。 1.2.3 地质构造 勘察区区域构造作用较强烈,次级褶皱、断裂发育。以仙女山断裂为界,西部断层主要以近东西向和北西西向为主,褶皱延伸方向主要为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向,与秭归向斜南段延伸方向(近东西向)一致;东部断裂走向总体上与黄陵背斜延伸方向相一致,主要为北北东向-北东向。 高切坡区内新构造运动以继承性、间歇性抬升为主要活动形式,断裂差异运动微弱,总体属于地壳较稳定区。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作区及邻近地区的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05g。按1990年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基本烈度为VI度。 1.2.4 水文地质条件 高切坡区位于长江南岸,总体地势为南高北低,斜坡倾向北侧长江,地形坡度一般在30~55°左右。大气降水多沿坡面直接排向长江,部分渗入岩体内部转化为地下水排泄到长江。 高边坡区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岩溶裂隙水。其中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堆积物中,埋深浅,无承压,受大气降水补给,无统一地下水位,季节变化明显。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灰岩、泥灰岩等基岩岩溶裂隙中。 水对工程结构的侵蚀性影响主要指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的酸性侵蚀、结晶性侵蚀和碳酸型侵蚀等。工作区环境类型总体为II类,地层渗透性为分级为B级,通过取样分析,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定,水的腐蚀性评价见表1.1。 表1.1 水的侵蚀性评价结果 评价指标 自来水 头道河村屈家村泉水 头道河村道阳坪泉水 数据 腐蚀等级 数据 腐蚀等级 数据 腐蚀等级 PH值 7.04 无 6.74 无 7.03 无 HCO3-(mmol/l) 2.60 无 1.80 无 3.60 无 硫酸盐含量SO42-(mg/l) 68.78 无 126.41 无 128.34 无 镁盐含量Mg2+(mg/l) 5.35 无 7.29 无 13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