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安徽考古60年》概述.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考古60年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安徽省境内有淮河、长江和新安江三大流域和大别山、皖南山地,由此而形成的地理特点主要为“三水两山两平原”。在这个区域的四周,分别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中原、海岱、太湖、江汉四个文化圈。在长期的文化交融过程中,多样化的地理特点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交通局限造成了文化面貌的多样化,但在不同的时期,各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本地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工作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李三孤堆被盗后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在寿县的调查,但只属昙花一现,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和大规模建设工程的开展,才使安徽的考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总体而言,安徽考古工作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自1934—1978年,基本上是一些零星的调查和发掘,包括寿县蔡侯墓、宿县褚兰汉墓、屯溪土墩墓、萧县花甲寺遗址的发掘,数量和规模都较小。 第二阶段:自1979—1998年, 以1979年潜山薛家岗和含山大城墩遗址的发掘为标志,以主动性学术工作为主,建设工程中的考古为次。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1.旧石器时代考古有了较大突破。2.新石器时代考古为主体,重点有三:一是皖河流域的薛家岗文化;二是淮河流域的大规模调查和发掘;三是巢湖流域的重点调查和发掘。3.夏商周考古逐渐起步,皖南古铜矿考古取得突破。4.战国及以后的遗存大量发现。科技考古中的遥感、成份分析技术这一阶段也开始应用。 第三阶段:自1999年至今,以建设工程中的考古工作为主,主动性学术工作贯穿其间。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建设工程中的考古工作获得了极大发展,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时代覆盖全面;二是商周遗址考古取得重要突破;三是取得了如柳孜运河、六安王陵等多项重大成果。2.主动性学术工作多数属学科前沿课题:以人字洞为代表的人类起源研究;以凌家滩为代表的文明起源研究;以孙家城、垓下为代表的史前城址的发现和以尉迟寺为代表的聚落考古;以繁昌窑为代表的窑址考古。此外,蚌埠双墩、凤阳卞庄春秋墓则为探讨淮夷和钟离国史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材料。科技考古技术的运用也日益广泛。 一 旧石器时代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基本空白,只在泗洪县下草湾(现属江苏省)发现过一段人类下肢骨,1980年和县龙潭洞遗址发掘后,到目前已发现人类化石地点2处和有价值线索2处、旧石器地点60处以上,但集中在巢湖市、水阳江流域及皖江沿岸一带。时代以旧石器早中期或中期为主,晚期较少。历年成果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1.人类起源与人类化石线索。早期人类起源线索来自繁昌人字洞遗址。1998—2005年,国家九五攀登研究计划安徽课题组件石制品,石制品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石料中铁矿石占%以上。打片和修理均用锤击法。万年,是目前欧亚大陆最早人类文化遗址。。银山智人遗址1982—1986年三次发掘,发现人类化石2件,分别为枕骨和右上颌骨,具有一些直立人的特征,同时又比直立人有较多的进步性,目前将其归于早期智人,年代约在16—20万年间。 晚更新世的现代人起源线索来自东至华龙洞遗址。2006年。遗址年代可能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但人牙与头骨化石年代与性质尚需进一步研究。 2.石器工业表现为两个时代,两大系统。目前的发现表明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到中期主要属我国南方主工业区的的砾石工业类型,晚期出现了若干北方工业传统影响的迹象,属接近北方主工业的小石器工业类型。 (1)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到中期。是比较发达的时期,已发现地点占部全旧石器地点的90%以上,基本上集中在水阳江流域和巢湖望城岗一带,新安江中上游、长江两岸和皖河流域也有少量分布,淮北平原区则未发现。 水阳江流域,其中1987和1991年广德独山关家湾、1989年宣州向阳陈山遗址的发现是其开端。陈山遗址1989--1995年三次发掘,文化层厚度7—11米,出土石制品400多件,器型以砍伐器、尖状器、刮削器、石核、石球为主,是目前长江下游年代最早、延续最长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剖面已成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中、晚更新世堆积物的标准剖面(图2)。1997年宁国毛竹山遗址发现一处露天遗迹,为半圆形砾石环带,东西长约10、南北宽约6米,面积近60平方米;2002年芜湖石镇金盆洞发现人工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伴其生存时代很可能是中更新世晚期遗址出土石制品件。 目前发现的20余处地点绝大多数埋藏于网纹红土和下蜀黄土中,年代在15—90万年。石制品原料均以石英砂岩为主,毛坯以河床砾石为主,大部分石器保留有不同程度的砾石面。打片和加工技术多用锤击法,少量用碰砧法。石核以双台面为主。石器有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球形器等,砍砸器占90%左右。石器大都一次加工成型,属我国南方主工业区的的砾石工业类型。 巢湖旧石器地点群已发现5处,1991年对屏风窑厂、红星窑厂两个地点进行了发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