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J173科家错体邮票综述
对J173科学家错体邮票的专题学术研究成果介绍(转) 一、J173科学家邮票的错误种种 1. 胶面印。在全套4枚邮票中, 都出现过胶面印。其中以4-2张钰哲胶面印居多, 4-1林巧稚次之, 4-4丁颖再次之,4-2侯德榜最为少见。陕西一位贾先生有一版4-4丁颖胶面印, 居奇不 卖, 另有方连, 开价1500元/个, 一口价, 没有商量的余地。浙江缙云尚盛俊有一版4-1林巧稚胶面印。 2. 齿孔移位。4-1林巧稚票从邮局流出相当多的破版。有关人士分析:这并非邮局有意撕破, 因为在破版中发现个别齿孔严重移位,可能是该票在打孔过程中因机械故障产生齿孔移位,检验出厂时撕去不合格的那一部分造成的。 3. 拼音错误。4-2张钰哲邮票图案得到左上方有一横行小字, 即:张【(2051chang)。1928年11月22日冬, 张钰哲发现一颗编号为1125的小行星, 命名 为“中华”号。这是中国人发现并命名 的第一颗小行星。张钰哲在天文观测研究方面的成果, 享誉国际天文界。国际科学界为了表示对张钰哲的敬意, 1978年, 《国际小行星通报》宣布:把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编号为2051的小行星命名 为“zhang”(张)。这就是该枚邮票左上方一行小字的含义, 但是却写成了”chang”(倡)。 4. 刷色变异。在J173科学家全套4枚中, 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刷色变异,有的还相当明显。 二、 J173科学家(4-3)侯德榜一票出现的多处错误 1. 化学符号印错。在人物头像背景图案是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图, 以标 侯德榜对世界制碱工艺的额巨大贡献。流程图左下方的圆圈代表无机物二氧化碳(CO2)气罐, 邮票上错印成有机碳烯(CH2)。 2.把化学方程式写成化学反应式。在人物头像背景图案的下方标有两个化学式, 第二个应该是化学方程式而 错写成化学反应式。因为式中的“NaHCO3”(碳酸氢钠)前面已有系数2, 表示这个化学反应式已经经过化学配平, 其反应式符号“→”应该改为方程式符号“=”。邮票中化学反应式已配平但未用“=”而 用了“→”符号, 显然是犯了化学语言上的错误。 3. 加热符号“”标 注错误。反映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必须把外界条件用符号正确表示出来。第二个反应式的条件是“煅烧”, 应该把煅烧符号“”标 注改为“=”符号的上方, 写在“→”下方是不 对的。 4. 漏标 “↑”和“↓”符号。第一个反应式中因为碳酸氢钠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 是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应作为沉淀看待, 应标 上“↓”符号;第二个反应式是碳酸氢钠在煅烧条件下分解, 其产出物“CO2”和“H2O”均为气态, 都应标 上“↑”符号。这些符号在化学式中是不能缺少和省略的。 以上几种错误是在每枚侯德榜邮票中都存在的,在此版邮票中还单独存在着两种与众不同的错误。1. 整版中第37枚加粗线。在此版邮票37号位置的一枚邮票的流程图连线中出现1mm长度的加粗线, 其他票该位置均没有此现象,有人称此枚票为小“错中错”侯德榜。2. 整版中第47枚缺“+”号。第47枚邮票的第一个化学反应式中,生成的“NaHCO3”和“NH4Cl”之间缺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符号,形成错中错(这个错误及加粗线票是其他48枚邮票所没有的)。和第37小“错中错”相比,有人把这枚缺“+”号侯德榜称做大“错中错”。 三、 将J173侯德榜邮票列为新中国错体票之一的理由和意义 从我国邮票发行历史看,在同一枚邮票上出现如此多的错误是从来没有的。清代的“红印花加盖当5元倒盖票”、民国时期的“宫门倒印”等著名错票,充其量是因工艺落后,**作者一时疏忽倒盖或倒印了;新中国有数的几种错体邮票,不管错误性质严重不严重,还没有多处错误同时出现在一枚邮票上的情况,例如:纪20《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是多了“苏联”两个字;1958年发行的《第五届世界学生大会》邮票,后因大会改名,急电收回重新发行了《国际学联第五届代表大会》邮票;较著名的错体票“公元前蔡伦”只是多了一个“前”字;“一片红”是因地图画的不准确;“贵州错片”是编号重复出现错误等等。这些曾被引起巨大轰动的变、错体票大多都进入中国珍邮系列,价格不菲,但要与J173侯德榜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仅指错误而非价格),不管错误的性质或是错误的多少都是没法比的。在一套邮票中同时存在如此多、如此严重的错误,在中国邮票发行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此把J173定为“新中国错体票”之一是当之无愧的。 A、 J173科学家邮票的版式研究 J173科学家邮局印刷全张每版50枚,可能由两种印刷机印刷而成,因为:1.全套四枚的全张尺寸有2.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