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南區國光國小九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學習評量社會科試卷P.docVIP

台中市南區國光國小九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學習評量社會科試卷P.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中市南區國光國小九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學習評量社會科試卷P

臺中市南區國光國小一O二學年度第一學期社會領域期末評量試卷 五年 班 姓名: 座號: 家長簽名: 一、是非題 (每題2分,共20分) 1.( )荷蘭人來臺灣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傳教。 2.( )從傳統飲食中,我們大致能了解早期先民的生活背景與環境特色,像原住民的飲食大多以 「鹹」、「香」、「肥」為其傳統特色。 3.( )不同的族群和宗教信仰,各種禮俗、儀式也不同。例如:平埔族嬰兒出生時有「浴兒」的儀式;漢人小孩滿月時請親朋好友吃紅蛋、成年時舉行「做十六歲」;阿美族少年則必須通過長跑、爬竿等成年禮俗的考驗。 4.( )漢人的信仰大多是由先民引進,例如保生大帝、開漳聖王等。由於海洋兇險,開墾艱難,瘟 疫蔓延,人們也信仰媽祖和王爺。 5.( )清朝政府將臺灣納入版圖後,為了開發臺灣,因此鼓勵人民來臺,其中以福建和廣東的人們移居到臺灣的最多。 6.( )清初,墾戶必須向政府申請開墾的許可證才能開墾,在墾戶與僱請來的農人一起努力之下,臺灣土地開墾的區域由南部向中、北部延伸擴大。 7.( )清代水圳多屬私人興建,出資者可向用水農戶收取水租,因此吸引許多人投入大量資金,在 臺灣各地興建大大小小的水圳。 8.( )開墾時期,清朝政府未能及時建立秩序規範,使得社會動盪不安,因官吏剝削與壓迫,導致 了群眾集體反抗政府的事件,稱為「械鬥」。 9.( )在大規模土地開墾後,先民在臺灣定居,教育文化隨之發展。私塾、書院和儒學陸續成立,是清代臺灣培育人才、傳播文化的中心。 10( )原住民的家族社會型態,大致上可分為母系社會與父系社會兩種類型,但從角色的分工來看,男女是平等的。 二、選擇題 (每題2分,共20分) 1.( )十七世紀時,臺灣的平埔族和原住民族各自保有獨特的文化,之後平埔族人卻漸漸融入漢人 的生活方式,以下哪一項不是造成此後果的原因? 來臺漢人的人數增加 清朝政府鼓勵 讀漢文 清朝政府鼓勵原住民恢復他們原本的姓氏 漢人不斷與平埔族人通婚。 2.( )大約400年前,哪些人是漢人開發臺灣的先鋒? A.朱一貴 B.顏思齊 C.姜秀鑾 D.鄭芝龍 AB BD CD AC。 3.( )鄭成功率領大批軍隊、臣民渡海來臺,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於是派出軍隊從事開墾與農耕,下列哪些地名與當時軍隊開墾有關? A.新營 B.鹿港 C.前鎮 D.左營 E.艋舺 ABC ACD BCD CDE。 4.( )清朝時期,臺灣各水圳興建完成後,造成了許多影響,下列哪一項不包含在內? 稻米產 量減少 開墾的範圍擴大 帶動市街興起 有些水圳至今仍是重要的灌溉渠道。 5.( )清朝中後期,開放家眷來臺,家族社會亦逐漸形成,下列哪些項目符合當時家族社會的生活情形? A.通常由年齡、輩分與威望較高的族人擔任族長 B.家族會以購置田產或做生意等方式,增加資產 C.強調「我們的」而非「我的」的分享文化 D.特別重視祖先崇拜的活動。 ABC ABD ACD BCD。 6.( )清朝開墾初期,臺灣有所謂「清代三大圳」,是指哪三個水圳? A.曹公圳 B.隆恩圳 C.八堡 圳 D.瑠公圳 ABC ABD BCD ACD。 7.( )清初,隨著漢人不斷開墾,稻米和甘蔗等農產品增加,可銷往大陸,而臺灣也需要更多來自大陸的日常用品,促使貿易往來頻繁,當時臺灣西部沿海、沿河地區出現許多港口城市,下列哪一項不包含在其中? 艋舺 高雄 鹿港 府城。 8.( )承接上一題,當時的港口城市,各商行為了商議工資、貨物價格等問題,便組成名為「郊」的商業組織,只可惜郊商在熱絡的發展一段時間後逐漸沒落,請問導致郊商最終消失的原因有哪些? A.港口淤積 B.清朝政府不予支持 C.與原住民發生衝突 D.無法與外國商行競爭 AB BC AD CD。 9.( )荷西時期,西班牙人除了輸出鹿皮外,還在臺灣北部進行哪一項工作? 開採石油 採茶 開採硫磺 晒鹽。 10.( )有關清朝政府在臺實行「畫分漢人與原住民居住區」的政策,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由 於政策實行得當,從未發生漢人與原住民的土地糾紛 目的之一是為了防止漢人侵占原住 民土地 隨著漢人增加,清朝政府曾多次訂定界線 漢人持續移入,使原住民從平地遷往 山區。 三、題組 (每格2分,共46分) 1. 60多年前,一位作詞家在探訪安平古堡後

文档评论(0)

sunhao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