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宋诗词鉴 - 第五课咏物抒怀(教师版)
唐宋诗词鉴赏课堂指南
班级: 姓名: 座号:
第五课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学习目标】
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让学生初步明确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在学习比较中进行鉴赏。体悟诗歌的意境和语言。
3.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欣赏水平。
4.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感悟、鉴赏能力。
一、基础知识
(一)咏物诗
1、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3、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 ,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 寓含什么理。
4.高考咏物诗设题特点归纳:
(1)描述对象有什么特点?
注意: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能仅仅抽象概括。
(2)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移情于物、借物抒情;借物咏怀、托物言志)
(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品思想内容是什么?)
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文辞清丽,善用典隐喻,意韵深微,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府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以至病卒。诗歌创作:(1)抒怀和咏物(2)政治和咏史(3)感情诗。(4)应酬和交际。
2.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世称老杜,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3.林逋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时多病,未婚娶。布衣终身。大约
40岁以前,长期漫游于江淮一带。后半生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喜欢梅、鹤,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他在隐居生活中自得其乐,相传20年足不入城市。但是声名远扬,常有士大夫、文人往谒。朝廷曾赐给他粟帛,并要地方官员照顾他。他同范仲淹、梅尧臣都有诗歌唱和。卒谥和靖先生。
林逋的诗,除一些赠答之作外,主要描写西湖优美的自然景色,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如七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待重来看雪天。清冷幽静、闲淡深远,典型地体现出他的诗歌艺术风格。
二、课前阅读与思考
李商隐《蝉》
1、李商隐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诗人笔下的蝉处于高树,餐风饮露,因难饱而哀鸣,却无人怜悯。蝉声快要断绝了,却是“一树碧无情”,那么冷酷淡漠。这“蝉”的处境是困窘的。( “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 )
2、诗人是怎样描写蝉的形象的?
答:拟人手法,“难饱”“恨”写处境艰难,含恨哀鸣;对比的手法,将蝉“高难饱”,“五更疏欲断”的悲伤凄凉的状态与碧树的无情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吉林省205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公告.doc
- 哲学生活必 用于主观题.doc
- 哲学生活知点归纳第一二单元.doc
- 哲学生活第一课 第二框 课时作业22.doc
- 哲学生活第课第一框__课时作业17.doc
- 呵护美好家,共创绿色城市-七改.doc
- 哲学的人性觉及其意义.doc
- 哲学第三单 复习提纲.doc
- 哲理名言【论文素材】.doc
- 哲学生活高模拟试题1.doc
- 环境监测软件:EPA AirNow二次开发_(12).环境监测软件安全性设计.docx
- 固体废物管理软件:Ecosoft二次开发_(4).Ecosoft用户界面定制.docx
- 固体废物管理软件:Ecosoft二次开发_(14).Ecosoft版本控制与项目管理.docx
- 固体废物管理软件:EPA WARM二次开发_(1).固体废物管理软件EPAWARM概述.docx
- 环境风险评估软件:RiskScape二次开发_(4).RiskScape模型构建与运行.docx
- 环境规划软件:MapInfo二次开发_(7).MapBasic高级编程技巧.docx
- 环境风险评估软件:RiskScape二次开发_(14).环境风险评估的法律与政策背景.docx
- 环境规划软件:MapInfo二次开发_(9).应用案例分析与实践.docx
- 环境规划软件:MapInfo二次开发_(10).二次开发工具与插件.docx
- 固体废物管理软件:EPA WARM二次开发_(11).用户界面定制与优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