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新化县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有答案).docVIP

2016-2017年新化县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有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年新化县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有答案)

2016-2017年新化县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有答案) (2)假如你是接受捐赠学校的学生,请写几句话来表达你对“绿书”志愿者的感激之情。(2分) (3)我们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帮助那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2分) 二、阅读(60分) (一)[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元方/时年七岁 B.歆辄/难之 C.宁可/以急相弃邪? D.遂/携拯如初。 1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元方入门不顾 尊君在不。 B.王欲舍所携人 太丘舍去 C.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下车引之 D.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歆辄难之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13、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怎样做人的道理?(4分) 甲文: 乙文: 14、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文中的人物的思想性格,都是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甲文最后写友人的神态和动作,衬托了元方的形象;乙文最后一句的议论表现了两个人物不同的为人处世态度。 C.甲文中的陈太丘撇下友人独自走了,是失信的表现;友人发怒,意在批评不要失信于人。 D.乙文对华歆、王朗两人面对逃难者搭船的要求时,所表现出来的前后不同的态度的对比描写,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二)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个场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分) 这两句诗是由当前 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 的憧憬。 (三)《回忆我的母亲》(片断)朱德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 a ,这种 b ,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 c 。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17、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的句子(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1) (2) (3) 18、填入a,b,c处的词分别是(3分) a , b , c 19、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4分) 20、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3分) 21、“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4分) 22、这几个自然段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四) 程怡 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