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4史 文言白对照版
24史 文言白话对照版
4史 文言白话对照版 [PDF]
简介: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除《史记》是通史且为私修外,其余都是断代史,且大多为官修。
【二十四史的地位】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又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
这套史书,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可以说是中国的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编年大史”。《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的形成历史】
三国时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 “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后来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
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被称为“正史”。“正史”这个名称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当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以后,“正史”一称就被“二十四史”所专有,取得了“正统”史书的地位。
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
【截图】
目录:
1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2 汉书 东汉 班固
3 后汉书 南朝 范晔
4 三国志 西晋 陈寿
5 晋书 唐朝 房玄龄等
6 宋书 南朝 梁沈约
7 南齐书 南朝 梁萧子显
8 梁书 唐朝 姚思廉
9 陈书 唐朝 姚思廉
10 魏书 北齐 魏收
11 北齐书 唐朝 李百药
12 周书 唐 令狐德棻等
13 隋书 唐 魏征等
14 南史 唐 李延寿
15 北史 唐 李延寿
16 旧唐书 后晋 刘昫等
17 新唐书 宋朝 欧阳修、宋祁
18 旧五代史 宋 薛居正等
19 新五代史 宋 欧阳修
20 宋史 元朝 脱脱等
21 辽史 元 脱脱等
22 金史 元 脱脱等
23 元史 明朝 宋濂等
24 明史 清朝 张廷玉等
ed2k://|file|%E4%BA%8C%E5%8D%81%E5%9B%9B%E5%8F%B2%E5%85%A8%E8%AF%91.%E5%8F%B2%E8%AE%B0.%E7%AC%AC1%E5%86%8C.pdfe9d7f9d60ca3d03ce0cd69fb17ae8129|/
ed2k://|file|%E4%BA%8C%E5%8D%81%E5%9B%9B%E5%8F%B2%E5%85%A8%E8%AF%91.%E5%8F%B2%E8%AE%B0.%E7%AC%AC2%E5%86%8C.pdf8e021dc4e818c8a4426b5eea1580ca85|/
ed2k://|file|%E4%BA%8C%E5%8D%81%E5%9B%9B%E5%8F%B2%E5%85%A8%E8%AF%91.%E6%B1%89%E4%B9%A6.%E7%AC%AC1%E5%86%8C.pdf0dd279dfff3dfc58495a1540bc16a9bd|/
ed2k://|file|%E4%BA%8C%E5%8D%81%E5%9B%9B%E5%8F%B2%E5%85%A8%E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