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压、矿压显现与上覆岩层运动间的关系 ②恒阻支架 图4.20 “限定变形”条件下恒阻支架压力显现规律 矿压、矿压显现与上覆岩层运动间的关系 (3)不同类型顶板条件下支架压力显现特征 对于强度高、厚度大的顶板,有可能发生整体跨落。在顶板跨落前,岩层大面积悬露,且无明显沉降,则支架上显现的压力将会很小,一旦切落,支架受力将迅速上升,甚至会切垮工作面。对于强度高的基本顶板岩梁,当其下部直接顶跨落,不足以充填采空区时,由于岩梁显著沉降的空间较大,则在来压时刻,往往伴有动压冲击,支架受力会明显上升。 对于强度低的软岩顶板,岩梁的自稳性能低,当下部岩梁沉降时,上部岩梁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追随下部岩梁的沉降。因此,采场顶板下沉量即基本顶的厚度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致使在采场推进过程中,支架受力一直十分明显。 矿压、矿压显现与上覆岩层运动间的关系 图4.21 侧向支承压力显现规律 1、2、3、……7-分别为对应动态仪的动态曲线 4.5 采场支承压力分布监测方法 矿压、矿压显现与上覆岩层运动间的关系 支承压力现场测定主要是确定其分布特征,如分布范围、高峰位置、低应力区范围等重要的特征参数 (1)钻孔液压枕法 该方法是利用钻孔液压枕(油枕应力计)测量煤体的相对应力变化。采用钻孔测力计测定支承压力分布特征的关键是测力计的预紧,否则只能给出很低的压力变化或根本测不出压力。测力计的预紧一般通过楔体结构实现, 矿压、矿压显现与上覆岩层运动间的关系 油枕应力计的测点布置:在开采前,从距切眼50m~100m开始,每隔10m~20m由两顺槽巷道向煤体钻水平孔。孔深一般5m~10m。每个观测阶段每侧巷道内的钻孔数不应少于3个~5个。钻孔的方向也可根据观测需要确定。 矿压、矿压显现与上覆岩层运动间的关系 (2)钻屑法 根据钻孔过程中单位孔深排出煤屑的重量、体积和粒度组成等来判断采煤工作面煤体应力是一种简便方法。排出煤屑的状况,一方面与钻孔的几何尺寸有关,另一方面与煤体内应力状况有关,在应力作用下钻孔发生收缩变形,使钻孔的煤屑量和粒度组成发生改变。 用手持式电钻垂直煤壁打眼,钻孔深5m~8m,在钻孔过程中,收集钻出的煤屑,每钻进一米测量一次煤屑重量和体积及用3mm筛子测粒度组成。 矿压、矿压显现与上覆岩层运动间的关系 阜新矿院在抚顺煤矿测得结果如图所示,图中钻孔排出的煤屑重量与煤壁内应力增高有明显变化关系。同时,钻孔排出的煤屑体积和煤屑粒度大于3mm组成百分数也有相同的变化规律。 煤屑重量与钻孔深度得实测曲线 矿压、矿压显现与上覆岩层运动间的关系 (3)钻孔钢弦测力计法 钢弦式测力计结构 1—支撑;2,6—导轨;3—楔块; 4—金属弹性筒;5—振弦;单位mm 钻孔钢弦测力计方法同钻孔液压枕监测支承压力分布特征的原理相同,主要差异在于传感原理不同。 矿压、矿压显现与上覆岩层运动间的关系 (4)超前巷道位移法 支承压力的存在是绝对的。支承压力显现是支承压力的作用结果,其形式和程度是相对的。只有当煤体进入塑料破坏状态后才会发生明显的显现,支承压力显示的基本规律如图4.27所示。 煤壁不出现非弹性区,压力分布呈高峰在煤壁的负指数曲线,相应的支承压力显现按同样的趋势分布,支承压力与显现成正比关系;煤壁出现非弹性区后,显现与压力的分布规律不尽相同,显现仍是一条高峰在煤壁单调下降曲线,弹性区内显现与压力成对应关系,非弹性区,显现与压力变化趋势相反。 矿压、矿压显现与上覆岩层运动间的关系 测区布置与监测方法 超前巷道位移监测支承压力分布特征,在采场前方布置仪器观测位移信息的变化过程,实现支承压力显现分布特征的测定。 也可在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外的回采巷道内布置固定测站,监测采场推进过程中(逼近测站过程中)的移近速度变化,得到距煤壁不同距离的移近速度曲线。 在巷道内等间距安设5-7台位移计,间距3m -5m,监测顶底板移近量和移近速度。一般情况下,每隔2小时观测一次读数。 * Ground Pressure and Strata Control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工程1系 矿压、矿压显现与上覆岩层运动间的关系 4.1 采场围岩支承压力分布形态 4.1.1 支承压力基本概念 支承压力:煤层采出后,在围岩应力重新分布的范围内,作用在煤层、岩层和矸石上的垂直压力。 图4.1 上覆岩层运动状态与支承压力分布 支承压力分布范围将包括高于和低于原岩应力的整个区域。 矿压、矿压显现与上覆岩层运动间的关系 在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