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伯寿教授治疗外感热病经验介绍_培训课件.pptVIP

薛伯寿教授治疗外感热病经验介绍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薛伯寿教授 治疗外感热病经验介绍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蒲辅周名家研究室、薛伯寿传承工作站负责人 薛燕星 蒲氏传薪 蒲辅周先生简介 蒲老是中医界一代宗师,曾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数次传染病流行之时,辨证论治,独辟蹊径,救治了大量危重病人,对国家防治传染性疾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发挥了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丰富发展了中医临床医学。 高明中医,又懂辩证法 薛伯寿教授简介 师从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13载,领悟发挥蒲氏学术医疗经验,擅长治疗外感热病,内伤杂病,内、妇、儿科疑难病证。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医科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医50余年,重视临床,讲求疗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的临床家之一;为国家名老中医师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导师。 外感热病是中医宝库中最为可贵的部分,中医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关键在外感热病证治过程,脱离外感热病,只治内伤杂病,难以铸就高水平的中医!”蒲老为擅治外感热病大师,薛伯寿教授全面继承了蒲氏擅长治疗外感热病经验的同时,并在此基础之上有所发挥。 蒲辅周先生曾云 外感疾病依赖西医已成普遍现象,中医单位以及从事中医工作的人员亦忽略对外感热病的研究运用,导致有关知识的缺乏,临床实践更缺乏 。但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传染性疾病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呈上升趋势,如禽流感等。 中医同道继承发扬中医事业必须改变此局面! 目 前 现 状 传承蒲老治疗外感热病经验 最为可贵 辉煌首部外感热病专书 —《伤寒论》 《伤寒论》六经辨证实际是八卦学说全方位、圆机活法的运用,一阴一阳谓之道,三阴三阳,天道、人道、地道融合立体思维,要立体的分析外感热病全过程。 《伤寒论》实为伤邪论,伤于六淫、疫疠之邪,《伤寒论》内涵温病、温疫之病。 ☆ 《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 《难经·五十八难》指出:“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广义伤寒,其“寒”实为邪之义,寒为肃杀之气,使万物凋凌,象征六淫之气、疫疠之气,对人生命健康的危害,甚则摧残致死,故《伤寒论》实为伤于外邪之论。 ☆外邪一般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腑入脏,由实到虚,然正气来复由阴转阳,外感热病为邪正相搏,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转变过程,有病位、病性、病情发展趋向不同阶段。祛邪扶正圆机活法运用为其要。 ☆外感初起,祛邪即可达安正(病因为本,症状为标);后期正气大伤,扶正即所以祛邪(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然少阴病有三急下,扶正难一时而效,求背水一战,拼搏祛邪,急则治标也。 1 2 融会贯通伤寒温病温疫学说 3 4. 必先岁气,重视节候 必须掌握标与本的关系 5 必须顾护胃气 治疗外感热病 必须处理好邪正关系 6 应知患者体质有异 探求中医的致病因素即探求外感何邪 六淫之邪 春多风邪 夏多暑邪 长夏多湿邪 秋多燥邪 冬多寒邪。 必先岁气 重视节候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始也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主收引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伤津耗气,暑多挟湿 湿性重浊,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易致肿疡 六 淫 特 点 六淫相兼:致病之邪多种多样,绝非六种,其性质也非六淫所能概括,六淫相合为病,风有风寒、风热、风湿、风湿热等,可充分阐明病邪之多种性及其性质的复杂性。 应知据脉证因发知受之理。异常的气候,亦能影响人之正气,正气之伤又为外感发病之内因。 非时之邪 1998年冬至后,寒气不至,有非时之暖,北京“流感”大流行,冬应寒而反大温,在这种气候异常和生活环境中,极易发为“寒包火”的外感热病,有一家四代人相继发烧,某些中、小学校因发烧的小孩极多而不能上课,导师用辛凉复微辛温法,取银翘散、三拗汤、升降散合方加减,名为速解流感饮,在门诊广泛运用,价廉而效佳。并被广安门医院作为流感普济方制成汤剂广施与病人,因疗效快而供不应求。 从伤寒到温病都非常重视邪之兼挟 外寒内饮 刘案 外寒挟内有热饮 治疗霍案 温病挟风、挟湿 温热、温疫血分伏火,火有附丽之物,如积滞、痰饮、瘀血、虫毒等 融会贯通 伤寒、温病和温疫学说 “六经、三焦、营卫气血等辨,皆说明生理之体用,病理之变化,辨证之规律,治疗之法则,当相互为用,融会贯通。” 蒲老指出 辨卫气营血虽与伤寒同 若论治法则大异 叶天士云 “伤寒宗仲景,热病从河间”,仲景河间之书,皆有温疫之治。 “内伤宗东垣”然治大头瘟的名方,普济消毒饮为李氏经验创方。 明代吴又可《温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