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一般检验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胞体大,直径大16~25um,核分叶过多,常超过5叶以上,甚至达10叶,核染色质疏松。 意义: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或抗代谢药治疗后 多巨分叶核中性颗粒细胞 3)棒状小体(Auer body) 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长约1~6um,故称为棒状小体。 意义: ①棒状小体一旦出现,即可拟诊为急性 白血病。 ②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 急淋无此小体, 急粒和急单则可见到 棒状小体(Auer小体) 4)其它 与遗传有关的形态变化 Pelger-Huet 畸形 Chediak-Higashi畸形 (三)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病 ● 皮肤病 ● 血液病 ● 某些恶性肿瘤 ●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某些急性传染病(伤寒)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0.5%~5% (四)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0~1% 绝对值0~0.1×109/L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性疾病 ● 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 ●恶性肿瘤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 (五)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lymphocyte,L) 占外周血白细胞的20%~40% 绝对值0.8~4 x 109/L 分大淋巴细胞(10~15um) 小淋巴细胞(6~10um) 1.淋巴细胞增多 ●儿童期、婴儿期生理性增多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 如风疹,麻疹、 腮腺炎、传单、病毒性肝炎 及流行性出血热、百日咳、结核等) ●肿瘤: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再障,粒缺等 2.淋巴细胞减少 应用皮质激素、烷化剂、ALG、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异形淋巴细胞 概念:在外周血中可见到一种形态不典型淋巴细胞称为异形淋巴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偶可见到,不超过2%。 异形淋巴细胞增多: 1)感染性疾病:传单,流行性出血热等 ,可达10%以上。 2)药物过敏 3)其它:免疫性疾病 异形淋巴细胞分类 Ⅰ型(泡沫型) Ⅱ型(不规则型) Ⅲ型(幼稚型) (六)单核细胞 (3-8%) 单核细胞增加 1. 感染:如SBE,疟疾,黑热病等 2. 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 3. 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单核细胞减少: 无临床意义 ●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 ●当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 ●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有:感染、恶性肿瘤、急性溶血或出血、大面积烧伤、过敏及电离辐射等。 (七)类白血病反应 (leukemoid reaction) 类白血病反应 类型 中性粒细胞型: 见于各种感染、恶性肿瘤骨髓转移、急性溶血或出血、严重外伤或大面积烧伤等,尤以急性化脓菌感染为最常见。 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为主,伴核左移。 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鉴别 类白血病反应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明确的病因 有原发疾病 无 临床表现 原发病症状明显 消瘦、乏力、脾大 白细胞数及分类计数 中度增高,大多﹤100×109/l,以分叶核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原粒细胞少见 显著增高,典型病例常﹥100×109/l,可见各发育阶段粒系细胞,与骨髓象相似。 嗜碱及嗜酸性粒细胞 不增多 常增多 粒细胞中毒性改变 常明显 不明显 红细胞及血小板 无明显变化 早期病例轻至中度贫血,plt增高,晚期减少。 骨髓象 一般无明显改变 极度增生,以晚幼中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