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节能控排—走向低碳经济.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麦肯锡-节能控排—走向低碳经济

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组织 中国能源论坛 发言 议题 在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带动下… …预计所有行业都将面临巨大的需求增长… …导致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需求量急剧增加 结果: 能源需求量和能源进口量都将大幅增长 在冷冻技术情况下,碳排放水平将增加到230亿吨。根据当前政策,预计碳排放将减少70~80亿吨 议题 我们已经明确了五个关键机遇 技术上可行的乐观估计 – 煤不再是发电的主要燃料 学习曲线和能源转化效率的提高可以使可再生能源的价格降至电网平价水平... …直至2030年碳收集和储存仍然比较昂贵 来自汽车行业的机会 如果可以很快投入使用,电动汽车有潜力将汽油需求减少70%以上, 将石油进口量减少约50% 电动汽车解决方案的早期应用对于减少未来汽油用量非常重要 高效的建筑围护技术将带来超过一半的减排机会,在整套技术中拥有负成本的被动设计最为突出 如果被动设计原则能够体现在强制执行建筑标准中,就可以产生更大的影响 建筑标准的执行应该特别着力于商业建筑和北方地区民用建筑 在能源密集工业和废弃物领域,从技术冻结情景到最大潜力估计总共存在着约46亿吨的减排机会 核心工艺流程优化在钢铁和化工等行业有很大推广潜力 废弃物及副产品利用和处理的减排潜力将成倍增长 技术以外的措施可以带来7~8亿吨的减排空间 以宏观措施增加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对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较小 议题 推进具体技术进程的宏观政策措施将迅速产生显著效果 而企业也须作出相应行动 Backup 风力发电的技术潜能要远高于参考案例 太阳能发电也是如此 如果实现了全部清洁能源的技术潜能,煤炭发电的比例将降到40%以下 在基准场景中,已经把大幅增加再生能源和提高煤炭热力发电的效率计算在内 生活方式有望快速改善并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私有部门所承担的责任对于实现目标也至关重要 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 发电合计 * * * * 9,250 2030参考案例 用户需求降低 * * 增加的风力发电 增加的核能发电 * 增加的其他发电 * 煤炭发电的减少量 * * * * * 7,950 2030减排案例 煤炭 天然气 水电 核电 再生能源 增加的太阳能发电 10亿千瓦时 3,100 百分比,10亿千瓦时,10亿千瓦时 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 煤炭热力发电厂的燃料效率 发电合计 * * * * * * * * * * 6,440 * * * 天然气 * 大型水电 小型水电 核电 * 风力发电 煤炭 太阳能发电 其他 * 9,250 * * * * * * 301 家电 采暖通风和 空调 资料来源:文献搜索;小组分析 中国 2005 中国 2030 同发达国家相比 电视机 32 液晶/显像管: 40/60 50 等离子/液晶: 50/50 与美国市场相同 电冰箱 单开门 120 L 双开门 400 L 目前美国平均水平 采暖 4个月 最高 20°C 5个月 最高 23° C 国际平均水平 制冷 20% 空间 10 小时/天 最低 26 ° C 55% 空间 10 小时/天 最低 23 °C 目前日本水平 后备 在假定的能源价格和环境(如:碳)价格下,对资产进行压力测试 根据假定计划制定策略 确定高减排低成本的技术 尽早投资,以从成功技术(例如: 核能, 再生能源, 电动车辆)的新兴价值链获得收益 对人才库和能力进行投资(例如: 设计知识,采购网络)以获得安全收益 提高科技认知度和价值链中的行为杠杆 积极参与试验或为决策者出谋划策以促进制定产业政策和标准 资料来源:中国气候变化成本曲线团队 现在是时候 … 评估风险和 机遇 为成功投资 为社会责任行动起来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is to reduce dependency on oil import; Country tech leadership is because China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the forerunner for electric car technology, while hopeless for fossil fuel cars. In addition, China now is leading in battery tech. Unit of measure * Footnote Quelle: Source Working Draft - Last Modified 11/10/2008 12:05:52 PM Printed 11/10/2008 11:24:17 AM 1 Footnote 2 Footnote 3 Footnote 4 Footnote 5 Footnote Q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