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公共政策概述-NEW.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公共政策概述-NEW

公共政策导论 内容简介 导言:我们为什么需要公共政策? 如何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监督公共政策? 详情见课程提纲 导言:我们为什么需要公共政策? 人的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人的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矛盾 利益自我实现要求与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   案例: 正当规制还是“庸医治驼背”? 福州市对电动自行车十年规制的风雨历程   1、对新生事物管理的初步摸索阶段 (1995年底-2001年10月22日) 2001年5月,福州市公安局突然发布通告,规定从当年6月5日起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城区道路上行驶。 2001年7月,李恒华等20位电动自行车用户向福州市鼓楼区法院递交集体诉讼状,状告福州市公安局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求合法地为电动自行车挂牌。10月,区法院做出“各打五十大板”的判决:福州市公安局的通告对电动自行车没有约束力;李恒华等人提出的为电动自行车报牌的诉求于法无据。   2、“默许上路、不准挂牌、无人管理”尴尬阶段 (2001年10月23日-2003年5月31日) 判决之后一段时间以来,福州交警对电动自行车上路基本不再过问,事实上畅通无阻的电动自行车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据估计,在此期间全市上路的电动自行车已超过10万辆,销售电动自行车的商家也达到一百多家。 在这段“自由行驶”的时间里,要求给电动自行车挂牌的呼声不绝于耳。   3、强力规制,矛盾激化引发行政诉讼阶段 (2003年6月1日――2003年底) 2003年5月21日,福州市政府发布《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告》。30日,福州市政府举行新闻通气会,列举为何禁售电动自行车的四大原因: *发展公交是趋势 *交通安全难保证 *电池污染难防治 *国内城市有先例   《通告》要求: 自2004年6月1日起全市禁售电动自行车; 以前购买电动自行车持有效证件6月份内到指定地点办理临时号牌登记手续,由公安部门核发4年使用期限的临时号牌(2004/07/01-2007/06/30) ,期满后不再换发牌证; 而由于登记时间短等原因,据估计,实际登记临时车牌的电动车有6万余辆,未登记而已被市民购买使用的电动车有8万余辆。   电动车销售商福州海利达贸易有限公司和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联合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状告执行政府《通告》的福州市工商局禁售电动自行车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2003年12月福州中院终审判定原告败诉。 诉讼期间电动车在榕城半公开销售,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是只要有合法发票一次罚款5元。   4、?大法出台,强力规制政策不变,纷争仍未息阶段 (2003年底—现在) 2003年10月《道路交通安全法》获通过,于2004年5月正式实施。该法将电动自行车归于“非机动车”的范围,并将能否登记上路的非机动车的种类的确定权交由省级人民政府。市政府表示,省政府对电动自行车能否上牌未做出任何规定,因此,福州市出台的禁售令仍然有效; 随着市政府几次拉网式的强力联合执法,福州市电动车销售再度陷入低谷; 对驾驶无牌电动车的惩罚力度 从50-200元不等;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含义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具体形式 第三节 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含义 政策的起源 公共政策的含义 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 从经济角度理解公共政策 一、政策的起源 政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形成的社会政治现象。 例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政策/v/b1228635932.html 政策概念的形成,要比政策实践晚的多,在西方国家,政策一词policy是由政治(politics)中派生出来的。中国古代虽然没有政策一词,但也有类似,相通的概念。如策画、策略、国策等。 例如:《战国策》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政策,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反对是古非今。 二、公共政策的含义 公共政策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并被广泛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不同的研究者会从不同的分析角度,应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不同的政策现象,而不同的公共政策实践亦需要具有针对性的、不同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