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赋比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一般用于《诗经》《乐府》等古体诗。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和“兴”连用,运用在诗歌当中,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情感更浓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 古诗中的“虚” 1、想象虚拟的情景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去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这也是虚景 。 3、抽象的、难以具体感知的情形。 例: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以珠玉落盘的情形描摹稍纵即逝、看不见、摸不着的琵琶乐声如何清脆悦耳) 又例: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以“烟草”、“柳絮”、“梅雨”来形容抽象的“闲愁”情感其繁多、纷乱、绵延不绝) 古诗中的“实”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 答:第一句叙事,第二句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 3、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试分析诗歌动静结合的手法。 【析】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静。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试分析诗歌动静结合的手法。 【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营造出春天的山谷中的一派生机,而这些动景更衬托出一片静谧的意境,以动衬静,韵味无穷。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试分析诗歌动静结合的手法。 【析】“万壑有声含晚籁”,实质指万壑涵盖所有的声音,突出了晚籁之静; “数峰无语立斜阳”,数峰本无语,这里经过强调,反而暗示数峰欲言又止, 同样写出了一个静字。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试分析诗歌动静结合的手法。 【析】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还用了以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与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 动景、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 4、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既然二者能相生,则表明虚也是一种存在,虚绝不是无。而虚和实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在虚与实之间有一座桥梁,那就是欣赏者的想象。刘禹锡有一首《乌衣巷》,“朱雀桥 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可我们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李凭箜篌引优秀公开课讲稿.ppt
- 古典诗歌分类 详解.ppt
- 基础工程第二章浅基础解剖.ppt
- 古典诗歌分类22 详解.ppt
- 李诗基于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的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构建讲稿.ppt
- 古建筑 详解.ppt
- 基础工程-浅基础1解剖.ppt
- 古今中国园林对比赏析 详解.ppt
- 基础工程之浅基础解剖.ppt
- 李廷玉-营养与喂养进展讲稿.ppt
- Unit 6 Get Close to Nauture Lesson 22 -课件-2025-2026学年度北京版英语四年级上册.pptx
- Unit 7 Be Together Lesson 23 -课件-2025-2026学年度北京版英语四年级上册.pptx
- 2025食品饮料行业AI转型白皮书-2025食品饮料行业数智化转型领先实践.pdf
- Unit 7 Be Together Lesson 24 -课件-2025-2026学年度北京版英语四年级上册.pptx
- Unit 7 Be Together Lesson 25 -课件-2025-2026学年度北京版英语四年级上册.pptx
- Unit 7 Be Together Lesson 26 -课件-2025-2026学年度北京版英语四年级上册.pptx
- 2025年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完美版.docx
- 软件公司员工考勤异常处理.doc
- 2025年土地登记代理人之土地登记相关法律知识题库500道及完整答案【有一套】.docx
- 2025年四平职业大学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