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工会四化须祛四气.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治理工会四化须祛四气

治理工会“四化”须祛“四气” 邓小明 无庸讳言,正如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所指出的,各级地方工会组织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以下简称“四化”)等突出问题由来已久,成因复杂,严重影响工会组织有效履行职责、影响工会组织形象、制约工会工作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各级地方工会组织亟待解决的沉疴顽疾。在此,笔者试为治理“四化”病症开出四副“药方”: 第一副药方,治“机关化”病要祛“官气”,聚人气。该病常见症状是:有些工会组织身处机关大院,或多或少沾染上了衙门作风、官僚主义,存在着诸如“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等通病,真正深入基层指导工作比较少。更有甚者,照搬照抄某些机关单位的陋习,讲究繁文缛节(比如介绍一名领导要念一长串的职务等),等级森严,要求基层迎来送往,人为地造成与基层的隔阂。有些工会领导干部,常以机关领导自居,时时处处讲究领导的“光辉形象”,在下基层时讲派头、讲排场、官气十足、官话连篇,居高临下,让职工对其敬而远之。在此,我们姑且称其为惯出来的“富贵病”。对症疗法:一是辛凉解表。工会干部要放低姿态、放下身段,将心比心,与职工打成一片、谈心交友、增进感情,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二是固本培元。工会干部要坚持并发扬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优势,淡化“官念”,以职工为友、为师、为亲,按照职工的“生物钟”来安排工作,根据职工的喜闻乐见来开展活动,在职工中树立“可亲、可敬、可信”的形象,更好地把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在周围。 第二副药方,治“行政化”病要祛“暮气”,补朝气。该病症候包括:一些工会组织把自身等同于党政部门,习惯用会议、文件、命令等行政工作方法代替宣传、教育、引导等群众工作方法,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僵硬地开展工作,给基层发命令、派任务、下指标过多。有些工会干部存在激情不够、干劲不足的问题,做工作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瞻前顾后。一些工会干部有 “二线”心理,认为工会工作不像那些“一线”部门,自己没有刚性、紧急的考核任务,做多做少一个样,干好干坏差不多。我们或许可以将其概括为“懒动病”。该病实为多发慢性病,具有传染性,久而久之,整个工会机关便会暮气沉沉,不思上进。对症疗法:一是补气提神。工会干部要摆脱文山会海“围城”,走出高楼深院,建立“下基层周”制度,多下基层呼吸新鲜空气。工会组织要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工作,建立起“工会+社工+义工”的“三工”联动模式大有裨益,可为做好工会工作增添一支社会化、专业化的新生力量,有效打通联系和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二是上病下取。工会组织要将更多资源、人力、物力向基层倾斜,充分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有效解决“缺人、缺钱、缺阵地”等问题,为做好工会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副药方,治“贵族化”病要祛“阔气”,接地气。该病病因在于:有些工会组织联系服务重点人物、精英人物比较多,接触困难群众、一线职工比较少。有些工会干部下基层调研总喜欢挑一些大型规范的企业,少到问题比较多的小微企业,习惯于听好话,不喜欢听职工“诉苦”。有些工会组织开展活动未充分征求职工意见就大包大揽,结果开展的活动“货不对版”,应者寥寥,变成了少数人的自娱自乐。有些工会干部干工作有避重就轻之嫌,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碳少。我们不妨称之为“偏食病”。对症疗法:一是高者抑之。工会干部要改进工作作风,到问题多的企业去,到困难职工多的地方去,虚心听取职工意见,了解职工真实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工会组织的亲和力、感染力。二是下者举之。工会干部要多让职工当主角,如充分运用“互联网+”新模式广泛接触各界群众,多培育一些职工能参与的广场舞、手工、打工文学等“草根文化”项目,根据职工群众意愿建设“职工之家”,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创造机会让一线职工当明星,如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大力宣传劳动榜样和劳动明星,为优秀职工提供一条通过技能竞赛脱颖而出的星光大道。 第四副药方,治“娱乐化”病要祛“娇气”,硬底气。该病临床表现有:一些工会组织把更多精力放在举办一些有媒体影响力、场面热闹、声势浩大的文体娱乐活动上,相对而言对于一些费时费力、见效慢的维权工作则以“无执法权”、“引导走法律程序”为挡箭牌,有畏难情绪。一些工会部门长期以来习惯于搞协调、搞配合、甘当配角,缺乏“站前台、上一线、干实事”的勇气和胆略。有些工会干部热衷于做一些多栽花少种刺的事情,乐于做一些门面功夫。凡此种种现象多了,以至于社会上有工会职能就是“打球照相、吹拉弹唱”的戏称,有工会是“花瓶”的诟病。这可以说是患上了“软骨病”。对症疗法:一是壮腰补钙。工会组织要履行好维权基本职责,突出维权主业,建立社会化律师队伍,补齐工会维权工作“短板”。二是强筋健骨。工会干部要敢于在维权一线中站稳职工立场

文档评论(0)

jiulam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