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手机行业分析-0227-V1.0.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手机行业分析报告 一、中国手机市场品牌发展历程: 1987年,中国广东省蜂窝式移动通信业务的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通信市场开始步入移动通信时代。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中国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竞争态势也日趋激烈。迄今为止,中国手机市场的品牌格局演变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7-1995)摩托罗拉一枝独秀。摩托罗拉是模拟手机时代无可争议的王者,它以绝对的优势地位独霸中国手机市场,并成功地将其品牌定义为行业代言人。 第二阶段(1996-2000)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足鼎立。爱立信与诺基亚在摩托罗拉之后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并很快形成三大品牌鼎足而立的寡头垄断格局。其他国际品牌及中国本土品牌也开始登上竞争舞台,并初露锋芒,但尚难以动摇第一集团的霸主地位。 第三阶段(2001至今)土洋品牌诸侯纷争。爱立信江河日下,三星、苹果等国外手机异军突起,国产品牌对既定的竞争格局发起全面冲击,华为、小米成绩不凡,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动荡与分化的特征,并孕育着重组与新生的希望。 二、我国手机行业宏观环境因素 (1)经济因素 一般说来,在宏观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市场扩大,需求增加,企业发展机会就多。从2003年开始,我国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数度物价总水平城镇失业率或就业水平国际收支平衡状态。技术因素不但指那些引起时代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而且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技术的变革在为企业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对它构成了威胁。从去年年底多普达推出686并在市场上推广成功后,国内手机生产厂商就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锁定在高端智能手机。如何更好提高手机质量,并在质量方面有更大的技术进步已成为所有厂商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社会因素 变化中的社会因素影响社会对企业产品或劳务的需求,也能改变企业的战略选择。随着消费者的价值观的改变,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消费者不仅在手机质量上的注重,还要在手机的外观,质感的追求及娱乐上的要求更加关注。如何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又是一大难题。居上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所指的集中度是卖方集中度,它反映了产业内企业间的竞争或垄断程度。一般通过主要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来衡量。市场集中度逐年下降,05年开始不降反升,而且升幅较大。根据贝恩对市场集中度的分类,CR430的市场即为寡占市场结构。显然,我国目前手机市场CR3=72.3,是典型的寡占市场。?   2进入壁垒?   结构主义学派把进入壁垒定义为:从长期来看,一个行业的进入条件是指在位厂商可以持续地把价格提高到最小平均生产和销售成本(最优规模经营成本)以上,而又没有达到引起新厂商进入这个行业的程度。贝恩把进入壁垒归为三类:(1)在位企业相对潜在进入者所具有的产品差别化优势:显然,我国2000年第一 台本土品牌手机才诞生,其起步相对较晚,而在位厂商的产品和品牌经过多年的信誉积累和广告宣传,在消费者心中产生的较高的美誉度,新厂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资金进行研发和促销,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在位者相对于潜在进入者所具有的绝对成本优势:国外厂商的成熟的技术是使其能在2004年后夺回市场份额的主要原因,国产手机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得到的只是终端的少许利润;另外,绝对成本壁垒还体现在元件采购方面,随着整个手机产业的急剧发展,当手机元件紧缺时,供应商一般都会优先满足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大厂商的需要,国产品牌需要花更多的采购成本才能满足对元件的需求,在位厂商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潜在进入者了。虽然手机牌照核准制已经取消,但总体来说,我国手机行业非制度性进入壁垒还是较高。??市场行为分析? 1、价格策略?   价格行为仍然是手机市场竞争的手段之一,数据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手机平均售价比2006年同比下降4到7个百分点。硝烟四起的价格战让没有核心技术的部分国产厂商不得不纷纷转产或者退出。然而,从开始国产手机的低价进入到2004年的国外厂商的降价竞争,到目前各大厂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激烈的价格战,国外厂商的暴利时代结束,国产品牌遭受一度亏损后的重振目前,我国手机市场的竞争已经体现为厂商综合实力的竞争。但一味通过降价来竞争并不能提高厂商的竞争力,反而一度的压缩了利润空间。? 2?、非价格策略?   中国手机行业的非价格策略体现在产品差异化、促销和合作上。首先,手机市场上,各厂商以消费者为导向细分目标市场,推出多款式,多功能的手机产品,音乐手机、智能机、高像素拍照手机、双卡机、触摸屏手机、游戏手机、商务机、更有个性化定制手机等并行不悖,从商务系列、娱乐系列、时尚系列、低端系列、运动系列等机型齐备。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主要体现在厂商利润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