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RL/WI010 共 1 页
编制/日期: 叶伟 2015-11-18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版本号: 受控状态: 发放代码:
鄂州市兴方磨具有限公司
EZHOU XINGFANG GRINGDENG TOLS Co., Ltd. 二○一五年十一月十八日 生效
修改控制页
序号 更改日期 更改人员 批准人员 更改标记 更改处数 修订状态 更改内容
文件分发范围表 序号 发放范围 分发代码 序号 发放范围 分发代码 1 技术质量部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目 录
一、目的 3
二、参考文件 3
三、术语 3
四、测量系统分析 3
(一)分析的原则 3
(二)稳定性分析 4
(三)偏倚分析 4
(四)线性分析 6
(五)双性(GRR或RR)分析 8
(六)计数型量具的测量系统分析 16
一、目的
为公司各类简单的计量型、计数型量具的测量系统分析提供指导。
二、参考文件
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 第三版
三、术语
测量系统误差模型:本作业指导书采用的误差模型为S.W.I.P.E模型,该模型指出测量系统变差来源于以下几大方面:标准(Standard)、零件(Work)、仪器(I)、人员/程序(Person/Procedure)、环境(E)
测量系统: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性进行评估,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的集合。
分辨力:测量装置和标准的测量解析度、刻度限制、或最小可检出的单位。与最小可读单位研究,即通常所说的最小刻度值,但当仪器刻度较粗略时,允许将最小刻度值估读为原来的一半作为仪器的可视分辨力。
重复性:当测量条件已被确定和定义——在确定的零件、仪器、标准、方法、操作者、环境和假设之下,测量系统内部的变差。
再现性:传统上将再现性称为“评价人之间”的变差(AV)。指的是不同评价人使用相同的仪器对同一产品上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得的平均值的变差。但对于操作者不是变差的主要原因的测量过程,上述说法是不正确的。ASTM的定义为:现现性是指测量的系统之间或条件之间的平均值变差。它不但包括评价人的变差,同时还可能包括:量具、试验室及环境的不同,除此之外,还包括重复性。
偏倚: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观测平均值与真值(参考值)的差异。
线性:在测量设备预期的工作(测量)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异。
四、测量系统分析
(一)分析的原则
1、测量系统分析的对象
测量系统分析针对的对象是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测量系统。
本作业指导书针对的是非破坏性的测量系统分析,关于破坏性的测量系统的分析见《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第三版。
2、测量系统分析时机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新品试生产时;
测量系统变更时,如新购量具替换控制计划中规定的量具、量具的校准方法或测量程序发生变化等情况。
3、计量型量具的分辨力
应用10:1原则检查测量仪器是否具有足够的分辨力。
所谓10:1原则是指仪器的可视分辨力至少应为被测特性公差和过程变差两者之间较小者的十分之一。
(二)稳定性分析
取得一个样件,并建立参考值。
建立参考值最好能够追溯到相关标准(如国家标准、二级标准等)。因此,样件可以送到有资格的外部实验室测试,或用三坐标(CMM)检测仪进行检测。
但如果不能得到上述参考值,那么可以选择一件落在生产测量范围中间的生产件,并将它指定为偏倚分析的基准件,在实验室内测量该零件,测量次数必须大于或等于10次,并计算读数的平均值,将平均值视为“参考值”。
每天测量样件三至五次。
将数据按时间顺序画在Xbar-R图上。
计算控制限,评价是否有不受控或不稳定的情况。
自编测量系统分析软件之稳定性分析的操作说明
为减少计算工作量以及在计算工作中的疏漏,公司利用微软Excel软件开发了测量系统分析软件,其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打开Microsoft Excel;
第二步:点击“文件”菜单中“新建”命令,出现“新建”对话框;
第三步:在“新建”对话框中,选择“统计软件”标签,选择该标签下的“测量系统分析软件”,点击“确定”按钮;
第四步:在打开的“测量系统分析软件”中,选择名为“稳定性”的工作表;
第五步:在工作表中填写记录编号、分析日期、操作人、参考值、样本容量(样本容量必须为3-5)、抽样频率等(注:工作表中只能填写白色区域,黄色区域为不可编辑区域,对黄色区域的任何修改都将导致错误的结果);
第六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1年GCT真题及开题报告.doc
- 2016高考(全国1)生物开题报告.doc
- 8墙和基础构造重点解析.ppt
- 2016苏州市高二学测模拟开题报告.doc
- 2015年在职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大纲词汇表_核心词汇(完整版)开题报告.doc
- 2016年宝山区生命科学二模卷(含)开题报告.doc
- 2015高考——理综(化学部分)(四川卷)版开题报告.doc
- 2014-201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智荣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生物(版)开题报告.doc
- 2013—2015湖南省中考分类(版)物质构成的奥秘开题报告.doc
- 2008年生物高考实验设计专题开题报告.doc
- 2015年春七年级数学下册13.1三角形(第1课时)导(无)(新版)青岛版开题报告.doc
- 2016广东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开题报告.doc
- 2015届高三地理模拟冲刺卷17开题报告.doc
- 20160331郴州初中生物知识竞赛卷开题报告.doc
- 8绕流运动重点解析.ppt
-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五校联考高一(下)期中生物(版)开题报告.doc
- 2014年中考化学各地分类碳与碳的化合物开题报告.doc
- 2015年中考语文各地知识点分类6开题报告.doc
- MFC编程基础1基于对话框的Windows应用开题报告.doc
- 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评分表(全套)开题报告.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