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学.考试复习概要..doc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俗文化学.考试复习概要.

民俗文化学 冯小刚最新微博:人们常说某人某事“伤风败俗”,从来也没听人说“伤风败雅”。由此可见“俗”是非常值得敬重的,不能被贬低败坏。令我困惑的是,为什么“媚俗”就成了贬义词了呢? 第一讲:民俗文化学综述 任何一门学科或学问,都是研究宇宙和解决人类的一些问题。 广义上讲,民俗文化学是一门关于传统文化的学问,是关于各种人类生活习俗现象的学问。 民俗文化学作为一门课程,作为一门科学,仅有约200年的历史。 美国的当代民俗学家邓迪斯认为:“民俗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笑话、谚语、谜语、圣歌、咒语、祝辞、诅咒、誓言、辱骂词、驳词、奚落语、戏弄语、祝酒辞、绕口令、见面或离别用语,还包括民间服饰、民间舞蹈、民间戏剧(包括哑剧)、民间艺术、民间信仰(或迷信)、民间医药、民间器乐、民歌(例如摇篮曲、故事歌)、民间俗语(俚语)、民间比喻用语、民间命名(包括人和地方的外号)。另外,大到口头史诗,小到书籍的题词、墓志铭、厕所留言、无行打油诗、拍球童谣、跳绳童谣、手指或脚趾童谣、秧马童谣、数数童谣、育儿童谣都属于民间诗歌,民俗事项还包括民间游戏、姿势或身体动作、象征性符号、祷告用语、游戏玩笑、俗语用法传说、食谱、民间刺绣图案、民居、栅栏、仓窖的造型、街头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人们传统的召唤动物或役使动物的声音、节假日风俗。” 民俗学家钟敬文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中国文学三大干流的立论,“一是古典文学,在过去是占压倒地位的,是正统的文学;二是俗文学,或叫做通俗文学,也就是都市市民文学;第三就是民间文学……,是由我们国家里面占最大多数的劳动人民所创造和继承、发展的文学。”钟敬文先生又把文学的三大干流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干流。提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市民文化)、下层文化。中下层文化可归纳为民俗文化。文化三个层次的内在精神相互关联,互相补充。 民俗事项是很广博的。民间的生活现象中包含了很多的重要的相对真实的文化信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永无止息、不遗余力的。宇宙与人类的“真”是所有学问的最终诉求。民间的文化常以素朴的形式出现,“返璞归真”,其文化的本真、信息量是最为宏大的,其文化信息演化的趋势自然是“厚积薄发”,由繁致约,去粗取精。民俗学与哲学、文学、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历史学等都有密切的关联和统一。 两个概念:文化、传统 文化:culture 一切知识笼统地说都可以统称为文化。社会学研究家庭、社会组织等现象,民俗学也是研究文化现象。 文化的概念也不能明断。美国人类学家克娄伯(A.L.Kroeber)曾收集160多种关于文化的不同定义。所有学科都可以称为文化。 但被人们广泛认可的是,一个国家、民族、族群、个人或者城市,其最终的发展指标是文化。文化是人类最本质的识别。·文化是国家的精神支柱和生活方式,跟衣食住行一样不可须臾离。 ▲从民俗学的角度来说,文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总和。 中国文化,就是体现在中国人身上的中国元素:生活方式,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许多内容,比如:饮食、节日、服饰、建筑、艺术,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世界观等。还有独特的表达方式:语言、文字、行为、艺术等。 文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季羡林先生生前强调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传承,而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交流。▲“继承和获取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被塑造成为文化意义上的人的过程,因此,文化是动态的”。文化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原因是受科技或外来文化的影响、干扰等(比如宗教、战争等)。 文化还具有相对稳定性。是一个兼收并蓄的过程。有保留亦有创新。 传统:tradition 传统的概念也是五花八门,不能明断。与文化常可合为“文化传统”或“传统文化”。 民俗学意义上的“传统”也是一种过程,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持续性,是文化现象的传播。传播又分官方和非官方,正式、非正式,口头、书面等。 特点:必须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不是个人的经验和创作。比如口头民俗学中的谚语就反映了民众的道德伦理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是人类积年经验的总结,没有具体作者。隶属于叙事民俗学的口头神话、故事、传说等。 传播途经主要表现为非正式性。不同于学校教育的正式途经。 传统应该具有公认的生命力。与时尚对立,时尚稳定性弱,演化成传统的东西就具有了恒久的生命力。比如中西方的节日,很难长久地被取代。 第一节 什么是民俗文化学 民俗(folk custom;folk ways) 民俗文化学(folklore culture),顾名思义,即关于“民的俗”之学问,包含“民”(folk)和“俗”(lore)的内涵。“民”和“俗”的内涵争议也是五花八门的。Folklore的字面解释是“大众或民众的知识”(the lear

文档评论(0)

s4as2gs2c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