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营镇乡镇规划设计说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营镇乡镇规划设计说明》

1、现状概况 1.1、地理位置及区位 1.1.1、镇域 三营镇位于固原市原州区北部边缘,距固原市38公里,北临海原县三和镇,东依寨科乡,西北与海原县九彩乡和李俊乡相接,西邻西吉县沙沟乡,南接头营镇。地理位置为东经106°09’,北纬36°17’。 三营镇共辖26个行政村,148个自然村,2个居委会,1个管委会,镇域总面积294.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5.5万人。 1.1.2、镇区 现状镇区位于镇域中部,其范围为:东至清水河,西到中宝铁路,南至铁路桥,北到须弥山路口,南北长3700米,东西宽1300米,镇区总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 1.2、自然条件 1.2.1、气候特征 三营镇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受欧亚大陆及青藏高原气候控制,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历年来平均气温6.3℃,月平均最高气温20.2℃,月平均最低气温-11.6℃,极端最高气温34.6℃,极端最低气温-30.9℃。历年平均降水量434.1毫米,平均蒸发量459.7毫米,平均大风13.6天,最大冻土深度114㎝。 1.2.2、地形 三营镇属黄河中游地区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之势,海拔在1509米~2072米之间。域内地形复杂,土地类型多,以黄土丘陵为主,山多川少,梁峁交错,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须弥山为三营镇最大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数百公里。 1.2.3、水文地质 清水河流经三营镇东部,一年中7-9月份径流量约占全年95%,而4-6月份只占全年的15%,相差很大。年平均流量0.5亿m3,常流水量只有全年的30%,有洪水时猛涨猛落,地表水质矿化度在2克/升以上,人畜不能饮用。三营东侧地下水量属中量,日涌水量4800m3左右,矿化度在1.7g/L,水位深在10m左右,西部地下水量少,日涌量在500 m3左右,矿化度在1.15—1.6g/L,水位深在2m左右。 1.2.4、水利设施 寺口子水库南干渠全长19.3公里,支渠6条,长8.42公里,实灌8千亩。冬至河水库西干渠渠长18.7公里,支渠20条,长35公里。实灌1.2万亩。沈家河水库东干渠全长30.5公里,支渠79条,实灌4万亩。 1.2.5、矿产资源 辖区内有黑石山辉绿岩矿石出露260×100米,储量不明,矿石化学成分符合铸石原料及岩棉制品的一般工业要求。 1.2.6、工程地质 三营镇位于固原市以北清水河河谷川地,大地构造处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的脊柱——贺兰褶皱带的北段,是六盘山旋回褶皱带与贺兰褶皱带复合干扰作用的区域。 1.2.7、自然灾害 1.2.7.1、地震 三营镇位置处于我国地震活动地带,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历史上1622年10月25日(明夭启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固原北部发生一次相当于6.2级地震。1920年12月16日(民国九年十一月初七傍晚),海原县西安发生一次相当于8.5级地震,对三营造成不同程度的伤亡。根据根据《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地图集》(资料片)中宁夏地震图区划确定,三营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东部为0.2g(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烈度为VIII度(8度),西部为0.3,地震烈度为IX度(9度);考虑到西北地区设防范围较大,财力不足,实际防御能力等问题因素,综合确定三营镇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建筑工程设防烈度按VIII度控制。 1.2.7.2、水灾 降雨多集中在7-9月,时常发生暴雨和久雨不晴天气,往往形成山洪,摧毁农田,倒塌房舍,冲走人畜,霉烂稼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1.2.7.3、干旱 干旱发生率占64%,平均3年2遇;大旱年发生率占36%,平均3年1遇。由于夏季降雨偏少,空气干燥,蒸发量大,又受偏南风影响,5-8月气温在≥25℃,相对湿度≥30%,风速在≥4米/秒的综合情况下,每年可发生15~20天的干热风天气,又称火南风。如逢农作物抽穗、扬花、乳熟阶段,将会造成青干、落花,尤其对小麦、莜麦、荞麦危害最大。 1.3、历史沿革 三营镇地处原州区北部,位于清水河西侧,是一个近代才兴起的镇区,历史上无文字记载。 在1929年以前,只有180多户,900多人。 抗战后,国家修筑了银平公路,三营的商品交易、加工业、手工业日趋活跃,使邻近的集市(如杨郎、黑城等)逐渐衰落,而三营集市则兴旺起来。 三营曾名万家川,解放后命名为三营,有219户居民,1300多人,主要从事收购、贩运、皮毛加工等,皮毛加工有长远的历史。 1985年被确定为建制镇,即三营镇人民政府,而人口也急剧增多,辖12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4100多户,21600多人。 2003年8月25日黄铎堡乡合并于三营镇,政府所在地仍没有变动。镇域面积294.4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48个自然村,2个居委会,1个管委会,属原州区最大的商贸重镇。 1.4

文档评论(0)

paob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