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M的频谱IEEE80220.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EEE 802.20 OFDM . LDPC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 企網報告 IEEE 802.20 指導教授: 陳奕明 教授 組員: 4 莊清焱 4 吳昆龍 Outline 802.20 誕生背景 802.20 技術標準規格 802.20 技術標準內容 無線通道模型(MIMO) 移動管理機制(Mobile-IP) 分散式安全管理模式(Public/Private Key) 802.20支援的應用領域 802.16e V.S 802.20 802.20的問題及未來生存之路 Outline 802.20 誕生背景 802.20 技術標準規格 802.20 技術標準內容 無線通道模型(MIMO) 移動管理機制(Mobile-IP) 分散式安全管理模式(Public/Private Key) 802.20支援的應用領域 802.16e V.S 802.20 802.20的問題及未來生存之路 802.20 的誕生背景 1 IEEE 802.11x (Wi-Fi) – 傳輸距離最高達數百英呎 IEEE 802.16x (WiMAX) 最高移動速度120km/h 到 150km/h 基地台覆蓋範圍最遠約可達1~5公里 2002年3月 MBWA系統最初由IEEE 802.16工作小組提出。 2002年7月 IEEE組織明確定義MBWA系統與802.16技術定位於不同的市場應用。 802.20 的誕生背景 2 2002年9月 MBWA執行委員會提議成立新的工作小組。 2002年12月11日 IEEE批准成立「行動寬頻無線存取工作小組」(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Working Group;MBWA)專門從事IEEE 802.20技術標準的開發。 802.20 的誕生背景 3 工作小組使命及目標 制定一個以無線電波為媒介,有效率地傳輸和提供IP封包服務標準。 讓全世界都能架設便宜、到處皆有、永遠都連線(Always On)、不同廠牌產品都能互通的行動式寬頻無線存取網路。 Outline 802.20 誕生背景 802.20 技術標準規格 802.20 技術標準內容 無線通道模型(MIMO) 移動管理機制(Mobile-IP) 分散式安全管理模式(Public/Private Key) 802.20支援的應用領域 802.16e V.S 802.20 802.20的問題及未來生存之路 802.20技術標準規格 1 高速傳輸 IEEE802.20規定工作在3.5GHz以下需申請執照的頻段 通道頻寬 1.25MHz (1 / 0.3 Mbps) ; 5 MHz (4 / 1.2 Mbps) 高速移動 在移動速度每小時達250公里的高速情況下,能實現傳輸速率大於4Mbps(下行) / 1.2Mbps(上行)的高傳輸速率 涵蓋大範圍 基地台覆蓋範圍最遠約可達15公里 支援服務品質(QoS) 802.20技術標準規格 2 採全IP網路架構(All IP Network Architecture) 將未來的網路架構,不論分封網路(PacketizedNetwork)、個人行動通訊系統、非連接導向之交換網路(Connectionless Switching)或智慧型網路服務,都以IP為基礎。 以IP作為對上層網路應用及下層網路接取的共同平台,將傳輸層與控制層分開,可降低網路的複雜度及更快導入新的傳輸技術,使整個網路更具彈性。 OFDM 調變技術 . Vector-LDPC程式碼 . Outline 802.20 誕生背景 802.20 技術標準規格 802.20 技術標準內容 無線通道模型(MIMO) 移動管理機制(Mobile-IP) 分散式安全管理模式(Public/Private Key) 802.20支援的應用領域 802.16e V.S 802.20 802.20的問題及未來生存之路 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考慮多重路徑衰落和都普勒頻移(Doppler Shift) 考慮無線電波的反射、散射和繞射現象 考慮發送端和接收端的天線陣列 Outline 802.20 誕生背景 802.20 技術標準規格 802.20 技術標準內容 無線通道模型(MIMO) 移動管理機制(Mobile-IP) 分散式安全管理模式(Public/Private Key) 802.20支援的應用領域 802.16e V.S 802.20 802.20的問題及未來生存之路 Mobile-IP Mobile-IP 當行動裝置移出其原屬網路到外部網路(Foreign Network),會轉由外部網內的外部代理器(F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