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咏淮古诗 探淮阴变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赏咏淮古诗 探淮阴变迁葛以政 李锦兰 (   遍访咏淮古诗,隋朝之前只见一首,就是枚乘的《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 汉 枚乘(?—前140)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早渡难 隋炀帝平淮既森森,晓雾复霏霏。 淮甸未分色,泱漭共晨晖。 晓霞转孤屿,锦帆出长圻。 潮鱼时跃浪,沙禽鸣欲飞。 会待高秋晓,愁因逝水归。可见当时淮泗交汇,水面辽阔,官船航行,惊动鱼鸟的情景。大运河贯通南北之后,淮阴在隋唐时代就已成为我国经济繁荣的“淮、扬、苏、杭”四大城市之一。元以后虽然历代统治者多在北方建都,但是南方一向为其经济命脉的所在地。大米、手工业品以及一些主要经济作物等都必须由南方运往京都。当时南北的主要货运路线只有大运河,南来北往的官员和诗人墨客也必经淮阴。唐代的李白、白居易、刘禹 锡、韦应物、温庭筠、刘长卿、罗隐、王王圭。宋代的梅尧臣、苏轼、王安石、张耒、黄庭坚、杨万里、文天祥、韩琦,元代的萨都拉、张翥,明代的陈 基、朱元鼎、朱元隆、卞荣等都经过此处,留下了吟咏淮阴的大量诗篇(吟咏漂母和韩信的大量诗作可见《淮阴县志》和《淮阴侯韩信》此处不再赘述):自余杭归宿淮口 唐 白居易(772—846)为郡已多暇,犹少勤吏职。 罢郡更安闲,无所劳心力。 舟行明月下,夜泊清淮北。 岂止吾一身,举家同宴息。 三年请禄俸,颇有馀衣食。 乃至童仆间,皆无冻馁色。 行行弄云水,步步近乡国。 妻子在我前,琴书生我侧。 此外吾不知,于焉心自得。入泗口 唐 李绅(772-846)淮河一派清淮接,蔓草芦花万里秋。 烟树苍茫分楚泽,海云明灭见扬州。 望深江汉连天远,思起乡关满眼愁。 惆怅歧途真此处,夕阳西没水东流。((((((((((((((((((((((((((((((((((((((((((((((((((((((((((((((((((((((((((((((((淮阴行五首并序 唐 刘禹锡(772—842)古有《长干行》言三江之事悉矣。余尝阻风淮阴,作《淮阴行》以裨乐府。 (一) 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 好日起樯竿,鸟飞惊五两。 (二) 今日船头转,金乌指西北。 烟波与春草,千里同一色。 ((((((((((( 船头大铜环,摩挲光阵阵。 早晚使风来,沙头一眼认。 (四) 何物今侬羡,羡郎船尾燕。 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五) 隔浦望行船,头昂尾  。 无奈晚来时,清淮春浪软。刘禹锡因风大浪急,难以行舟,滞留淮阴,作诗五首,供乐府吟唱之用。诗中淮阴风情,足堪入歌,可见唐时淮阴水上盛况。赠少年 唐 温庭筠(812—约870)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温庭筠淮阴题诗赠少年,还与淮阴人建立诗歌吟咏之情。清河汛舟 唐 薛能都人层立似山丘,坐啸将军拥棹游。 绕廊烟波浮泗水,一船丝竹载凉州。 城中睹望皆丹 ,旗里惊飞尽白鸥。 懦将不须夸郄 ,未闻诗句解风流。((((((((((((((((((((((((((((((((((((((((((((((((((((((((((((((((((((((((((((((((((((((((((((((((((((((((((((((((((((((((((((((((((((((((((((((((((((((((((((((((淮上晓发 宋 苏轼(1037—1101)淮月倾云晓角哀,小风吹水碧麟开。 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北宋诗人苏轼写此诗之时,已在淮阴往来十数次,可见淮泗二水交汇实为交通咽喉。淮阴道中 宋 张耒(1054—1114)映日断霞临水尽,出云新月向人来。 野塘秋晚无行迹,点点黄花照水开。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经过淮阴心情平静,写景抒情。淮口寄赵员外 唐 皇甫冉(714—767)欲逐淮潮上,暂停渔子沟。 相望知不见,终是属回头。清口驿 宋 张耒(1

文档评论(0)

muzhi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