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基础知识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视网膜前可见细条带反射光带,部分与视网膜内层相连,部分分离(箭所示),黄斑区水肿 视网膜前斑纹状光带为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箭所示),黄斑中心凹与视乳头仍有玻璃体附着 * * 黄斑区神经上皮隆起,下方为液性暗区(箭所示),可见RPE/脉络膜毛细血管光带 黄斑中心凹旁色素上皮光带隆起,下方为液性暗区(箭所示),可见RPE/脉络膜光带 * * * * 黄斑区全层神经上皮缺损,裂孔直径232μm,裂孔边缘视网膜囊样水肿。 * * 黄斑中心凹内层视网膜完整,外层视网膜裂孔(缺损),形成外层板层裂孔(箭所示),视网膜前可见线状玻璃体后脱离光带(箭头所示) * 黄斑中心凹外层视网膜完整,内层视网膜缺损形成内层板层裂孔,中心凹周围的视网膜可见前膜附着(箭头所示) * 黄斑中心凹凹陷失去正常轮廓,变得陡峭(箭所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正常(141μm),周围神经上皮变厚,可见视网膜前膜附着(箭头所示) * 黄斑出血 * 脉络膜新生血管 * 黄斑囊样水肿 * 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变薄,视网膜外层分离(箭1、2),色素上皮层内侧面仍可见视网膜外层组织反射(箭头所示),图像扫描线呈弧形表明患者有后巩膜葡萄肿 * 病理性近视视网膜内外层继发性视网膜劈裂 * 谢谢! OCT基础知识 * 技术原理 类似于超声波,只是用光代替声波产生图像。 OCT图像反映的是眼底组织对探测光的反射能力。 * 技术原理 * 技术原理 * 技术原理 * 技术原理 * 基本原则 光在组织中的传播 光透射:大部分光线传播方向保持不变,穿过介质达到深部组织。 光吸收:光被介质中的某些成分吸收转化为热能并衰减。 光散射: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由于细微的屈光指数的变化,导致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任意角度的改变,当传播方向与入射光线的方向完全相反时称反向散射光或反射光。OCT就是返回探测器的反向散射光。 * 基本原则 组织的光学特性 1.组织结构对反射性的影响 水平结构(与入射光方向垂直):反射强。 垂直结构(与入射光方向平行):反射弱。 2.组织成分对反射性的影响 液体成分(水)多:反射弱。 液体成分(水)少:反射强。 3.组织结构转换对反射性的影响 强反射也可以发生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当入射 光线从一种屈光指数的组织进入另一种屈光指数的组织时可出现高反射。 * 基本原则 红-白色表示高反射,蓝-绿表示低反射,黑色表示非常低的反射或不能穿透的部位。 * 基本原则 黑底白图:白色为高反射, 颜色越深,越接近黑色表示反射越低。 * 阅片顺序 总体轮廓→视网膜各层结构(由里到外依次是:玻璃体-视网膜界面→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外丛状层→外核层→外界膜→IS/OS→色素上皮层)→脉络膜层→相关数据测量,双眼对侧性(建议双眼检查)→综合分析,给出诊断。 * 阅片顺序 定性分析 形态学 (1)视网膜黄斑整体轮廓的变化。 (2)视网膜前结构的变化。 (3)视网膜内各层结构的变化。 (4)视网膜下结构的变化。 反射性 (1)反射信号增强或减弱。 (2)屏蔽效应。 (3)穿透效应。 定量分析:厚度、容积、面积。 * 正常视网膜OCT影像 * 正常视网膜OCT影像 高反射 神经纤维层、色素上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