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 适念的第一部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钩沉 胡适念的第一部书 肖伊绯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17日 ? 13 版) 胡铁花手书《学为人诗》《学为人诗》胡铁花手书册页,任鸿隽题笺,胡适题跋胡适题跋《学为人诗》 胡适《四十自述》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自传之一,一直是后人了解胡适其人其事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胡适幼年时期在家乡所接受的启蒙教育,还浸透着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点点滴滴。这里边不但有私塾印象、学堂感受,还有很多描写家庭教育的片断,慈母严父的种种教育细节等等。而所有这些时代记忆,对于时隔若干年之后的现代读者而言,不但具有新奇的历史现场感,更有着深远的现实启示意义。 胡适在《四十自述》第一章“九年的家乡教育”中提到,他小时候在父亲的教育下,在进学堂之前就“已认得近一千字了”。这样良好的基础之下,胡适念的第一部书就不再是常规性质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神童诗》一类的“蒙书”。为此,胡适深情地忆述道,我念的第一部书是我父亲自己编的一部四言韵文,叫作《学为人诗》,他亲笔抄写了给我的。 那么,这样一部胡适父亲亲自撰写、带有家训性质的教材《学为人诗》,全貌如何?对胡适后来的人生观影响如何?这都成为后世研究者绕不开的课题,也是普通读者倍感兴趣的话题。这部《学为人诗》,在胡适生前没有全文影印出版过,在其逝世之后即由其夫人江冬秀珍藏。1969年2月24日,江氏委托台湾胡适纪念馆影印此诗卷,用于馈赠亲友,才使我们得以一睹全貌。 这是一本十三面的折页册子,封面题笺者为胡适好友任鸿隽(1886年—1961年)。十三面手迹中,有十二面是胡适父亲胡铁花(1841年—1895年)的手迹,其中第一面为他自己的题笺《学为人诗》的白色笺条,与写示“胡嗣穈读”(胡适,原名嗣穈)的红色笺条,后十一面则为《学为人诗》的手书全文,并亲自用朱笔通篇点过句读。第十三面为胡适的跋文,称: 先父胡铁花公手写他自己做的学为人诗一卷,是我三岁时他教我读的。先母替我保藏了二十多年,先母死后,又已十三年了,裱装成册,含泪敬记。 胡适?民国二十年九月 看来,胡适将这部先父遗诗裱装成册的时间为1931年9月,此时正是其在上海撰写《四十自述》前两章的时间。在自传中有过三次征引的这部《学为人诗》,正出自这本裱册中的其父手书原文。现将原文全录如下,以了解胡适的家风家训,也是胡适早期思想来源的原始文献之一。 《学为人诗》 为人之道,在率其性。 子臣弟友,循理之正。 谨乎庸言,勉乎庸行。 以学为人,以期作圣。 凡为人子,以孝为职。 善体亲心,能竭其力。 守身为大,辱亲是戚。 战战兢兢,渊冰日惕。 凡为人臣,夙夜靖共。 敬事后食,尽瘁鞠躬。 国怙宠利,而居成功。 小心翼翼,纯乎其忠。 曰兄曰弟,如手如足。 痛痒相关,亲爱宜笃。 有思则和,有让则睦。 宜各勉之,毋乖骨肉。 夫妇定位,室家之成。 诗嘉静好,易卜利贞。 闺门有礼,寡妻以刑。 是谓教化,自家而行。 朋友之交,惟道与义。 劝善规过,不相党比。 直谅多闻,藉资砥砺。 以辅吾仁,以益吾智。 凡此五者,人之伦常。 君以教民,谓之宪章。 父以教子,谓之义方。 宜共率由,罔或愆忘。 五常之中,不幸有变。 名分攸关,不容稍紊。 义之所在,身可以殉。 求仁得仁,无所尤怨。 古之学者,察于人伦。 因亲及亲,九族克敦。 因爱推爱,万物同仁。 能尽其性,斯为圣人。 经籍所载,师儒所述。 为人之道,非有他术。 穷理致知,返躬践实。 黾勉于学,守道勿失。 这首《学为人诗》,文字并不浩繁,义理并不艰深,却可以说是为三岁的胡适开启了人伦道德之门。诗中所强调的“为人之道”,分别阐释的所谓人臣、人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道,都言简意赅,明白清楚。可见,如何看待与对待这“五伦”,从小树立正确的“为人之道”,是胡适家训的核心内容。 胡适三岁时,其父亲写就这本《学为人诗》,恰逢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其父艰难镇守台湾期间。1895年正月,胡适由四叔护送,离开台湾至上海,这一别也就此与父亲永诀。 按照《四十自述》中的记载,胡适与其父在一起的时间,虽然只有近两年光景,但记忆却是深刻的,其父的言传身教让他铭刻于心。在其父死讯传至家中时,胡适以白描的手法,流露出无声的悲痛。他写道,这时候我只有三岁零八个月。我仿佛记得我父死信到家时,我母亲正在家中老屋的前堂,她坐在房门口的椅子上。她听见读信人读到我父亲的死信,身子往后一倒,连椅子倒在房门槛上。东边房门口坐的珍伯母也放声大哭起来。一时满屋都是哭声,我只觉得天地都翻覆了! 四五岁时的胡适,后来一直在诵读其父留下来的这首诗。但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这些话都是我四五岁时就念熟了的。先生怎样讲解,我记不得了;我当时大概完全不懂得这些话的意义。”直到四十岁时,开始写《四十自述》之际,胡适才恍然大悟这首诗的真谛——这不但是中国传统教育体系人生观、价值观

文档评论(0)

exianwh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