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拉奇采访邓小平的前前后后
1993年,意大利记者奥丽亚娜·法拉奇在中国社科院发表演讲。当时,成百上千的学生乘公共汽车前往中国社科院听讲,把整个演讲大厅及走廊都挤得水泄不通。波澜壮阔的场面,前所未有。法拉奇那种受欢迎与受崇敬的程度,绝不亚于一个“先知先觉”。对于很多听讲的人来说,他们去的动机并不是为了感受那种热闹的氛围,而是聆听思想,感受一种光辉的力量,甚至还有一种感恩的情怀。正如在演讲结束后的提问时间里一名意大利语专业的学生所说:“我并不是来问问题的,因为我从学会阅读起就一直阅读您的书,我已经知道您的答案了。我到这里来是为了代表我本人和我的同学向您表示感谢……我感谢您,我们感谢您,因为通过您的作品,您教给了我们两件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勇气与自由……请您不要死……我们非常需要您。” 确实,法拉奇在世界很多角落都代表着自由,代表着勇气,是公允新闻的源代码;在很多场合,法拉奇所受到的礼遇,也如同朝圣者的虔诚一样浓郁。 1980年8月21日、2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118厅,邓小平接受法拉奇的采访。在两次共4个小时的谈话中,邓小平同志重点谈了对毛主席的评价,并对国际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并向外国记者讲解中国自拨乱反正后的路线。当时,中国经过十一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地位逐步确立,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即将拿出来交给省军级以上高级干部进行讨论之际,国内外对中国共产党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需要客观地了解。尤其是在拆除毛主席像和语录牌时,中国共产党也需要对国内外阐述立场,让公众对此有一个清晰地认识。邓小平会见了这位女记者,通过她的笔,实现了工作与世界的这种沟通与宣传。当西方各大报纸连载法拉奇采访邓小平的全文时,世界第一次对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有了全面的认识。这篇采访,也收录在《邓小平文选》里,成为仅有的两篇“答记者问”之一。
接受法拉奇的采访,是机遇,但又是挑战
奥丽亚娜·法拉奇,1930年6月29日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记者,她曾经被誉“世界政治采访之母”,“和著名政治家纵谈天下大事的能手”。同时,她还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先后出版有散文《一个男子汉》和《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作为20世纪最为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战地记者之一,她最擅长捕捉时机采访新闻,并运用文学化的新闻工作表达自己。在谈话与行文时,把她“自我”的一切突显在话语或作品的内容中。她的大部分作品被译成各国文字行销于全世界。法拉奇不仅以其行为去实践着她心中理想,甚至成了一种象征、文化上的奇迹、或者思想上的谜。圣·阿里科说:“法拉奇是我们这颗星球上最质朴但又最复杂的人之一,即使是在她与风云变幻的外部世界打交道时,她也不失那份神秘感。她对人世始终抱有某种对抗的态度,始终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姿态。” “法拉奇把自己造就成了明星,她是现代神话创造过程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法拉奇的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素以提问尖锐、言辞泼辣而著称。她曾采访过数十位政坛首脑和风云人物,包括基辛格、西哈努克、以色列前总理梅厄夫人、前约旦国王侯赛因、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印度的甘地夫人、巴基斯坦前总统布托、伊朗的宗教领袖霍梅尼等等。尤其在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她被人们视为一种反暴政、反集权、反专制的象征,广为热爱自由、追求民主的人士所喜爱。 但是,对于被采访者,法拉奇却是一个不好“对付”的女记者。法拉奇提问刁钻尖刻,并在访问时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于被她采访的那些人,她都有自己的评价,喜欢谁,不喜欢谁,她都“爱憎分明”。例如,面对不可一世的卡扎菲,法拉奇不惧强权,同样尖锐过人。当卡扎菲高傲地说“我是福音”的时候,她不屑地打断并质问他:“停住,停住,你说什么?你信真主吗?”卡扎菲不明白她的话,又问:“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法拉奇说:“噢,我以为你就是真主。”一听这话,卡扎菲被气得像发怒的狮子一样哇哇大叫,吓得在场的摄影师和翻译人员都有些发抖,而法拉奇却镇定自若,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最后,卡扎菲也只好跌坐在沙发上,继续接受法拉奇的采访。法拉奇她去伊朗采访霍梅尼,对霍梅尼的批评也十分尖锐,从上到下都用一件大黑袍子盖着,只露出两只眼睛,像个“巫婆”。霍梅尼坐在上面,她盘腿坐在下面。她当时就很忿怒,觉得受了侮辱,又觉得这是不平等的对话,像在“受审”,心里忿忿不平。当然,最“精彩”的还是她和亨利·基辛格在1972年年底长达两个月的喋喋不休的争吵。1972年11月,法拉奇对基辛格的采访很不愉快,基辛格当时很“傲慢”。结果被法拉奇抓住了把柄,一时间报纸和电视都对基辛格发起了攻击,尼克松总统特也对基辛格十分生气,一度冷落他。在采访的时候,法拉奇一时说基辛格“是一个冰冷冷的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