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光学和光子学基本知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光学和光子学基本知识 2.1绪论 光学是研究光(电磁波)的行为和性质,以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学科。传统的光学只研究可见光,现代光学已扩展到对全波段电磁波的研究。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物理学中,电磁波由电动力学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同时,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需要用量子力学表达。 对光学现象的发现与认识 1.对光的早期认识 2.几何光学规律的发现 3.波动光学现象的发现 1.对光的早期认识 公元前5世纪:人们就已经考虑视觉是如何产生的。提出两种假设:触觉论、发射论。 公元10世纪:发射论完全取代触觉论。 2.几何光学规律的发现 公元前4世纪:“墨经”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阴影形成、光的反射和凹凸面镜反射成像等规律。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欧几里德Euclid也发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镜面反射定律 公元11世纪阿拉伯人伊本·海赛木发明透镜; 公元1590年到17世纪初,詹森和李普希同时独立地发明显微镜; 公元17世纪前期:荷兰的斯涅耳(W.Snell)从实验上发现了折射定理,而法国的笛卡儿(R.Descartes)第一个把它表示为现代的正弦形式;1657年费马(P.deFermat)提出了著名的费马原理. 3.波动光学现象的发现 17世纪: 50年代,意大利的格里马第(F.M.Grimaldi)首次详细地描述了衍射现象; 英国的胡克(R.Hooke)和玻依耳(R.Boyle)各自独立地发现了现称为“牛顿环”的在白光下薄膜的彩色干涉图样; 牛顿(I.Newton)进行了棱镜分光实验,并分析了“牛顿环” 的生成及色序问题。 60年代,丹麦的巴塞林那斯(E.Bartholinus)发现了双折射现象。 70年代荷兰的惠更斯(C.Huygens)进一步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 三、对光本性的认识,波动光学的发展史 17世纪中叶以前的认识 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的认识: 光的波动说和微粒说 20世纪的认识:波粒二象性 17世纪中叶以前的认识 如前所述:主要有触觉论、发射论两种。 公元10世纪:发射论完全取代触觉论。 完成了人类对光本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2.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的认识 人类对光本性的认真探讨始于17世纪,主要有两个对立的学说——光的波动说和微粒说 微粒说的内容、贡献、存在的主要问题。 微粒说认为光是按照惯性定律沿直线飞行的微粒流; 直接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并能对光的反射,折射作一定的解释; 用微粒说研究光的折射定律时,得出了光在水中的速度比空气中大的结论. 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的认识 波动说的内容、贡献、存在的主要问题。 胡克明确主张光由振动组成,每一振动产生一个球面并以高速向外传播,此为波动说的发端; 1690年惠更斯在其著作论光中提出光是在一种特殊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纵波. 19世纪初,波动光学初步形成,其中托马斯·杨圆满地解释了“薄膜颜色”和双狭缝干涉现象。 菲涅耳于1818年以杨氏乾涉原理补充了惠更斯原理,由此形成了今天为人们所熟知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用它可圆满地解释光的乾涉和衍射现象,也能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用波动说研究光的折射定律时,得出了光在水中的速度比空气中小的结论, 并于1862年被傅科的实验所证实. 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的认识 1846年,法拉第发现了光的振动面在磁场中发生旋转; 1856年,韦伯发现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等于电流强度的电磁单位与静电单位的比值。他们的发现表明光学现象与磁学、电学现象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1860年前后,麦克斯韦的指出,电场和磁场的改变,不能局限于空间的某一部分,而是以等于电流的电磁单位与静电单位的比值的速度传播着,光就是这样一种电磁现象。这个结论在1888年为赫兹的实验证实。然而,这样的理论还不能说明能产生象光这样高的频率的电振子的性质,也不能解释光的色散现象。 到了1896年洛伦兹创立电子论,才解释了发光和物质吸收光的现象,也解释了光在物质中传播的各种特点,包括对色散现象的解释。光的电磁理论的提出、主要贡献和问题。 1888年赫兹实验发现了无线电波,证明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正确性. 特殊弹性媒质“以太”始终未能找到 20世纪的认识 经典物理的困难 1887年迈克而逊和莫雷实验,否定了“以太”假说,以“静止以太”为背景的绝对时空观遇到了根本困难; 1900年,普朗克从物质的分子结构理论中借用不连续性的概念,提出了辐射的量子论。他认为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包括光,只能以各自确定分量的能量从振子射出,这种能量微粒称为量子,光的量子称为光子。 1905年,爱因斯坦运用量子论解释了光电效应。他给光子作了十分明确的表示,特别指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经典物理的困难预示着近代物理学两个革命性的重大理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诞生. 20世纪的认识 在20世纪初,一方面从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