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台区域文化作业2
第 1 大题名词解释0分 1 . (10分) 民间信仰参考答案或提示: 民间信仰是一种既直接继承了原始宗教的许多特征,又深受人为宗教影响的民间普通信仰,民俗色彩特别浓厚。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源于原始宗教.保留有许多原始痕迹.如动物、植物崇拜等,同时又打上阶级社会的烙印,如神有等级等等,还受到了佛、道、儒的影响。尽管如此,民间信仰有许多方面毕竟不同于人为宗教,其无固定信仰对象、无统一教主、无严格的教理教义、无完整的经典、无清规戒律、无固定仪礼模式、无系统组织、无固定神职人员,无植很于传统文化和民俗之中,具有活动空间大影响范围广,信仰者从功利出发,是多神祟拜的现象。==学员答案==答可得分数:确定2 . (10分) 清明节
参考答案或提示: 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祀祖。扫墓的时间,闽台各地互有差异,一般是在清明前后数日。扫墓的程序,一般是先清理墓边杂草,并给墓头添土;接着在墓上“压纸”,并在墓前摆放供品,点燃香烛,全家拜祭;最后是燃放鞭炮,焚烧纸钱,将供品弄成小块,撒在墓的四周。祭扫完毕,全家在墓地聚餐,分食供品。台湾同胞祖墓多在福建,清明时节回祖国大陆祭扫祖墓,现在两岸阻隔,每年仍有很多人回来扫墓,表现出深挚的故土情结和爱国情怀。
==学员答案==答可得分数:确定第 2 大题论述题0分 1 . (80分) 请概括闽台戏曲繁荣的原因。
参考答案或提示: 闽台地方戏曲的繁荣,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宗教祭祀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闽台宗教极为发达,庙宇林立,神灵众多,祭祀频繁。老百姓为祈求神灵赐福,不但要虔诚膜拜,贡献丰盛的祭品,还要“演戏酬神”。早在南宋,这一传统就已形成。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著名的理学家朱熹知漳州时就发布过《喻俗文》:“约束城市乡村,不得以禳灾祈福为名,聚敛财物,装弄傀儡。”到庆元三年(1197年)朱熹的学生陈淳针对漳州城乡百戏盛行的情况,上书官府,要求“严禁止绝。”不但在漳州,而且在福州、泉州、莆田,演戏酬神,也蔚然成风,热闹非凡。明清以来,这种演戏酬神的风气更盛。岁时节庆,如元宵、中秋等节日;神诞纪念日,如正月初九的“玉皇诞”、三月二十二的妈祖诞辰、七月八月做“普度”;祭祖和结婚要演戏,还可以理解,而办丧事也要演戏,频繁的祭祀活动需要演戏,促使剧种发展,戏班剧增,使闽台的戏曲十分繁荣。
第 1 大题名词解释0分 1 . (10分) 开漳圣王
参考答案或提示: 原名陈元光,又称“陈圣公”,作为漳州的地方神被崇拜。686年,陈获旨得准开建漳州漳浦郡。在任20余年,勤于吏治,政绩卓著,对开发漳州有功,逝后百姓立庙奉祀,称为开漳圣王。台湾省内,凡是闽南漳州人士集中居住的地方都有开漳圣王的供奉。
==学员答案==答可得分数:确定2 . (10分) 清明节
参考答案或提示: 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祀祖。扫墓的时间,闽台各地互有差异,一般是在清明前后数日。扫墓的程序,一般是先清理墓边杂草,并给墓头添土;接着在墓上“压纸”,并在墓前摆放供品,点燃香烛,全家拜祭;最后是燃放鞭炮,焚烧纸钱,将供品弄成小块,撒在墓的四周。祭扫完毕,全家在墓地聚餐,分食供品。台湾同胞祖墓多在福建,清明时节回祖国大陆祭扫祖墓,现在两岸阻隔,每年仍有很多人回来扫墓,表现出深挚的故土情结和爱国情怀。
==学员答案==答可得分数:确定第 2 大题论述题0分 1 . (80分) 请概括闽台戏曲繁荣的原因。
参考答案或提示: 闽台地方戏曲的繁荣,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宗教祭祀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闽台宗教极为发达,庙宇林立,神灵众多,祭祀频繁。老百姓为祈求神灵赐福,不但要虔诚膜拜,贡献丰盛的祭品,还要“演戏酬神”。早在南宋,这一传统就已形成。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著名的理学家朱熹知漳州时就发布过《喻俗文》:“约束城市乡村,不得以禳灾祈福为名,聚敛财物,装弄傀儡。”到庆元三年(1197年)朱熹的学生陈淳针对漳州城乡百戏盛行的情况,上书官府,要求“严禁止绝。”不但在漳州,而且在福州、泉州、莆田,演戏酬神,也蔚然成风,热闹非凡。明清以来,这种演戏酬神的风气更盛。岁时节庆,如元宵、中秋等节日;神诞纪念日,如正月初九的“玉皇诞”、三月二十二的妈祖诞辰、七月八月做“普度”;祭祖和结婚要演戏,还可以理解,而办丧事也要演戏,频繁的祭祀活动需要演戏,促使剧种发展,戏班剧增,使闽台的戏曲十分繁荣
第 1 大题名词解释0分 1 . (10分) 保生大帝参考答案或提示: 保生大帝,医神普救众生,原名吴夲,宋代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人,是闽台地区最有影响的医神。吴夲少年时时已精通药理医术,采药草炼丹煎药,以医济人无贵贱,手到病除,药到疾愈。宋代“妙道真人”,明代的“医灵妙道真君”、“万故土我极保生大帝”。吴夲遂由此被神化。保生大帝与妈祖、临水夫人,是闽台民间信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