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漫谈《古文观止》
【摘要】清圣祖康熙三十三年甲戌( 1694) ,两个并不怎么知名的学者吴楚材、吴调侯叔侄选编自先秦至明代散文二百二十二篇,分为十二卷,题曰《古文观止》。大概连编选者本人也没有想到,这本书作为散文选本,在其后三百年间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古文范本,其影响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本文章选著。
【关键字】古文、吴乘权、选编
一、名称源由
所谓“古文”,从字面看,凡是古代的文章都是古文,但自唐宋以来,“古文”却有特定的内涵。这事还得从唐代以韩俞为主要代表的“古文运动”说起。按照韩愈的理解,是要反对六朝以来盛行的浮艳文辞,恢复先秦两汉浑厚质朴的文风,所以称为古文。
所谓“观止”,是用《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所载吴公子季札观周乐的故事( 《古文观止》卷二已选)。季札在鲁国观赏乐舞,至舞《韶箾》,认为尽善尽美,已到极致,因而赞叹道: “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后世即以“观止”二字形容事物已经好到极点而无以复加。因此,所谓“古文观止”,.如柳宗元《种树郭秦驼传》,写他种树的经验,“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 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蔚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这里总结他的种树经验,写得全面深人而细致,这是深人调查研究所得。这可以作为怎样报道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造的生产经验的借鉴。再象写游记,如柳宗元《钻姆潭西小丘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署之登于山”这是写石头,用生动的比方来,写出它们的特点,是特写。又《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纤余”、“迩延野绿,远混天碧”。这是总起来形容,写那里的树和水,给人什么好印象,近看怎样,远看怎样。
从本书中还可以学习各种修辞手法。著名作家用的修辞手法往仕变化多端,给人启发。如杜牧《阿房宫赋》:“廊腰漫回,檐牙高啄”。回廊象绸子的回绕,檐牙象鸟嘴的向上啄,这是一种比喻,先讲事物,再讲比喻。再如苏轼贯前赤壁赋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是散句,不押韵。“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这几句就对偶而押韵。象这样从古文中吸取文采,用到写作上去,来增加文章的力量与文采,也是借鉴的一种。
四、欠缺之处
《古文观止》一书的缺点是,选了不该选的文章,而有些该选的名篇并未选人。如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这样的文章,本是少年应试文字,并不好。再有本书所选,象张云章《古文关键序》里说的:“后卷论策为多,又取便于科举。”其所以多选论文,原是便于学习考科举时做策论用的。这就造成本书选文的一大缺点。
所选《左传》对于重大战役像《城蹼之战》等都未选。选韩愈文,不选《张中垂传后叙》。选柳宗元文,不选《段大尉逸事状》。就是游记,也选带有些议论的,像柳宗元有名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夜家渴记》,专门刻划景物的都未选。再像明朝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和《先批事略》,抒写感情,描绘景物,真切动人,本书都未选,却选了他灼《沧浪亭记》,也是看中了它有议论。
这本书虽有不少缺点,但由于它选了不少为人传诵的名篇,对于我们学习古代散文还是有它的借鉴作用的。
结语
对《古文观止》的编选者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的生平我们了解的很少,据《嘉庆山阴县志》,知他们是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楚材,名乘权,“年十六病瘘,日阅古今书,数年疾愈,而学以此富”,康熙三十三年同他侄子吴调侯一道编选了《古文观止》。因病废而读书,竟然学问丰富,是一个很有志气的学者。从《古文观止》的选篇和书中的评注,可见其确有见地。三百年来,《古文观止》对后人嘉惠无穷,使无数的文人得以了解历代古文的概貌,并学会写作,功绩何其巨大; 即使在今天看来,这部书仍不失为很好的选著。
参考文献
【1】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63年版
【2】马通伯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9
【3】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