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考版.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接受过程 1.期待视野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2.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层次: 文体期待 形象期待 意蕴期待 3.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形成原因: 1)每一时代赋予读者的阐释经验史 2)接受者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 3)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 4)特定的生理机制,即读者的性别、年龄、气质类型等生理特征 4.接受动机的主要类型: 审美动机:即人们寻常所说的怡情悦性的娱乐动机; 求知动机:即人们力图通过文学作品,发现历史的规律、社会的本质,熟悉人类的某种生活状态,了解有关知识的动机。 受教动机:即人们力图通过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得到人生启迪、道德化育、精神鼓舞的动机。 批评动机:即为了从事文学研究、文学批评而接受的动机。 借鉴动机:即为了学习借鉴他人,提高自己创作水平而接受的动机。 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接受心境。 6.接受心境的形成原因: A、与社会生活状况及个人境遇有关。 B、与主体身体状况有关。 C、与自然环境因素有关。 7.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 A、当读者处于欣悦的情绪状态时,阅读平常之作也可能引起浓厚的阅读兴趣,得到惬意的审美享受。 B、当处于抑郁的心理状态时,即使阅读优秀的作品,也可能因为心烦意乱而难以进入阅读状态,难以真正体味到艺术作品的奥妙。 C、阅读同一部作品,由于情绪状态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阅读境界。如在不同心境下阅读《少年维特的烦恼》所得到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8: 隐含读者: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文学接受的发展:读者以自己的期待视野为基础,对作品中的文本符号进行富于个性色彩的解读与填空、交流与对话。这是文学作品由“第一文本”转化为“第二文本”并由现实的读者实现文学接受的过程。 如何理解填空和对话? 填空、对话 1.英加登:文学作品最终完成依靠读者去“填空”。 2.伊瑟尔: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在其可能范围进行再创造。 3.伽达默尔:作品意义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开放的,不确定的,处于无限的对话之中。 召唤结构这一概念是由伊瑟尔提出来的,它是指留有不确定性和空白点,召唤读者参与、创作的文学作品本身。所谓“结构”在这里其实是一种泛称,它涵盖着作品的内容、形式等各方面,是文学本文的一种潜在结构,用英加登的话说,是有许多不定点、空白点的图式化结构。 召唤结构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和空白点,而“这正是读者以揣度去填补的地方。他被牵涉到事件中,以提供未言部分的意义。所言部分只是作为未言部分的参考而有意义,是意指而非陈述才使意义成形、有力。而由于未言部分在读者想象中成活,所言部分也就扩大,比原先具有较多的含义,甚至琐碎小事也深刻得惊人”。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召唤结构表明,任何一部现实意义上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创作与读者的欣赏共同创造出来的。因此,英加登说:“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的性质和审美价值在艺术作品中以一种潜在状态呈现出来。” 鲁迅论及《红楼梦》时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 伽达默尔(Hans-George Gadamer) 以哲学解释学为基础,把艺术当做是真理得以显现的方式 真前见、时间距离 文本的解释活动是不同视域的融合,由于相异而向对方开放,进行平等对话 效果历史 所谓”前见”,就是我们在开始真正的理解活动之前,在我们理解主体的思想意识领域出现 的文化思维定势,是主体自身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对主体的一种思想渗透 。 在伽达默尔看来,恰恰是这种“前见”才构成了我们对对象的“理解”,它是“理解”的先决条件 认为历史或传统不仅仅是过去,而且也是一个实现的过程。历史通过制约我们的历史理解力而产生效果。 任何理解都处于历史的形势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前见。因此,理解不是一个主体的行为,而是效果历史的一个方面。根本不存在纯“客观的”、无任何特殊视角的理 解。 还原:还原读者文学作品的过程是一个在特定语词序列的导引下,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 异

文档评论(0)

fmm400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